晚上,李家村祠堂內。
李飛整個家族的人都在祠堂內一起吃除夕宴。
整個李家村一千多戶人家,跟李飛家有親戚關係的人,擁有上百戶人家。
這些親戚大多數都是一些姻親關係,要麼就是堂叔家的親戚關係,算起來也算是和李飛家有親戚關係。
上百戶人家加起來有一千好幾百人,直接是把整個祠堂內都是坐滿了。
李家的祠堂也是李飛出錢重新修建過,光是占地麵積就超過三千多平方,修建的十分宏偉壯觀。
祠堂裡麵擺放了李家的一些先祖靈位和三清的神像在裡麵,李飛不喜歡佛。
所以,李飛就在祠堂內擺放了三清的神像在裡麵供奉著。
雖然,祠堂不是道觀供奉三清神像有些不倫不類。
但這也好比供奉佛像要好。
這上千人的除夕宴數十位廚師可是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時間,還有李飛那些親戚幫忙,才能弄好這上千人的宴會。
除夕宴開始時,祠堂外放起煙花,各種大型的煙花都是李飛直接讓人從生產廠家給買回來。
光是購買這些煙花就花費李飛幾百萬華夏幣。
轟轟轟轟。
當煙花被點燃後,頓時把整個漆黑的夜空給照亮了。
村子裡麵的那些小孩一個個看著這漂亮的煙花在天空中炸亮,散發出來漂亮的形狀,一個個都露出激動的表情出來。
那在祠堂吃飯的眾人看到這點亮天空之中的煙花,一個個都不由抬頭看向頭頂上的煙花。
吃完除夕宴,也到了小朋友最喜歡的環節,那就是發紅包的環節。
李飛在回到村子的時候,就讓自己的堂爺爺給李家村年紀在六十歲的老人發放五百塊錢的紅包,七十歲一千,八十歲兩千,除了發錢外,李飛還給村子裡麵的人發放米,麵,油和豬肉這些等等。
九十年代的五百塊錢可是很值錢,相當於普通職工差不多兩個月的工資了。
還有那麼多的生活物資,這些加起來也需要好幾百塊錢。
所以,很多人的家裡都是領取雙份。
九十年代能活七十或八十歲的老人可以說是屬於高壽的存在,那個時候說活九十,一百歲的老人都很少。
可不能和現在的生活水平媲美的存在。
所以,李飛在發錢的時候,是按照年紀歲數的多少來發錢。
哪怕是如此,整個人李家村能拿到兩千塊壓歲錢的老人加起來都沒有超過一手之數的存在。
七十多歲的老人有不少,但是八十歲的老人真的很少。
紅包李飛給小孩子準備好了,每個紅包裡麵的金額都是一樣,一百二十塊錢的紅包。
寓意是活到一百二十歲。
這個數目的紅包在九十年代可以說是很大的一個紅包數目了。
那些拿到紅包的小孩子一個個彆提有多高興。
當然了,李飛也是沒有少收紅包。
那些家裡麵的長輩都給李飛包了紅包。
當然了,這些紅包裡麵包的數目沒有多少,都是一百二十塊錢的紅包。
包這個數目都是李飛的爺爺們商量好,紅包不包很多,隻要一個吉祥的數字就可以。
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可以給李飛包一個紅包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