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繼續向前,但路卻越來越難走了。
不單是雜草叢生的問題,過去喇叭山後不久地形的高低起伏就變得更大了,這就是兩座山之間的丘陵地帶。
胡林不得不放慢速度,有時候上坡的時候張偉還得下去推,車才能上坡。
就這樣不到五公裡的丘陵地帶走了一個多小時,地勢終於變得稍微平緩了一些。
翻過第六個坡後,風突然變的大了不少,風裡還帶著一股溫濕的水汽。
一片水麵映入眼簾,水麵在太陽照射下波光粼粼非常刺眼。
看到水張偉就知道。
目的地到了。
整個水麵不算開闊,寬度大概隻有不到一百米,有一座比較罕見的,頂是圓形的山坐落在水麵中間。
看起來活像個長了毛的大饅頭。
水麵像月牙一樣圍在山腳周圍,隻有一麵是沒有水的,看起來像一個天然形成的進山大門一樣。
張偉下車看了看前方的水潭,剛開始還很淺,但往裡不到十米深度就開始驟然增加,看來這個月牙形的水潭出水量要比表麵上大不少。
兩人重新上車,沿著水潭邊向這座山的“大門”方向走去,沒有水的陸地仍然是丘陵一樣的高高低低,而且土壤還異常的鬆軟,非常難走。
終於向前走了十分鐘後兩個人準備放棄開車了,車輪陷進鬆軟的土壤裡就算了,因為離水潭比較近,土壤濕度就比較大,車輪竟然開始打滑了起來。
兩人下車,各背了一個大背包,藏好三輪車的大鑰匙後就徒步繼續向這座山的“大門”方向走去。
翻過兩座小丘陵後終於走過了水潭地帶,兩人拐了個彎向跟這座山相連的地上走去。
這塊陸地看起來就像是一條走廊,兩邊都是水,寬度大概有五十米的樣子。
“走廊”雖然是高於水麵的,但比外圍的“丘陵”地帶明顯要低一些,而且土壤裡可以看到貝殼之類的東西,看起來異常濕潤。
這都說明了這條“走廊”陸地並不是總露出水麵的。
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這條通向山上的唯一一條路也會被水淹沒,到時候這座山就成了一座四麵環水的孤島。
二十分鐘後張偉和胡林終於穿過“走廊”區域來到了山腳下。
一踏入這座山的範圍張偉明顯感覺到風大了不少,這應該是由於三麵環水,水蒸氣受日曬上升帶走空氣,然後周圍的空氣補充過來就形成了風。
凡是開闊水域都有這個特性,彆說三麵環水的這種獨特水域了,隨便找個湖站在湖邊都能感覺到風明顯比陸地區域要大得多。
而且這種風還是裡麵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濕風”,夏天吹在身上很舒服,很涼爽。
張偉兩人到了山腳後就明顯感覺溫度要比陸地區域低不少。
張偉四周觀察了一下,這座山上的樹也跟其他山不一樣,他大致一掃就發現了幾種其他山頭不常見的樹。
最高大的是山毛櫸,根係發達,樹乾挺拔,能長到三十多米高。
其次是橡樹,枝繁葉茂,能長到二十米。
其他樹種張偉就不認識了,但所有的樹都有一個特點,高大且根係特彆發達。
有的樹根甚至都長到了地麵之上。
張偉不廢話,稍作調整就開始了一直在用的“環形掃蕩”——從山腳開始圍著山轉圈。
張偉視線透過地麵,延伸到地下八米左右的深度。
果然這些樹的根係並不隻是看起來發達,地下部分的根係更是長的到處都是,數倍於樹冠,整個地下都被密密麻麻,粗細不一的樹根完全覆蓋住了。
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在石頭山上,因為石頭比較硬不會長這麼大的樹,就算長了它們的根係也紮不透成塊的岩石,隻能夾縫裡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