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傳道!
“少傅兼太子太師、戶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左柱國楊榮;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柱國楊溥,身任天下之重,同心輔政,乃世之賢相,本欲二卿長伴朕側,垂詢國是,奈何天公不美,二卿心力交瘁,百疾纏身,上表請辭,朕雖有不舍,卻不可以己欲而累卿身,特準所奏,望二卿歸裡養疾,勿為朕念。”
楊溥和楊榮驚愕地互視對方,隨後同時扭身看向了身側的楊士奇。
三楊都是老實人,楊士奇謹慎小心,楊榮更是離譜,身為大明二號大臣,他走路都貼著牆邊,低著頭也不跟誰說話。
他們兢兢業業地輔佐了兩代皇帝,沒想到新皇一登基,就要他們下野。
三位老臣都暗暗搖頭,然後統一上前一步,拜謝天恩。
他們雖然長期占據內閣,但是一向老實本分,輔佐皇帝治理國家而已。
好在幾代皇帝都是難得的明君,所以君臣相得,直至今日。
現在新皇帝要他們回家,三老雖然心中有些悲憤,但是也都接受了。
殿上一眾官員,卻有人不願意了。
其中一個官員擼起袖子,大聲嗬斥,正是於謙。
於謙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因為宣德帝駕崩,在趕回燕京。
他本是一個禦史,跟著宣德帝平定漢王朱高煦的過程中,被俘的漢王朱高煦指著宣德帝就罵。他是親皇叔,宣德帝雖然氣的臉都黑了,但是也不好公開還嘴。
朱高煦雖然輸了,但是他在大明威名赫赫,戰神一樣的親王,大臣們竟然也沒有人敢站出來指責他。
這時候於謙氣壞了,他跳出來大罵朱高煦,因為口才好有才華,越罵越順嘴,把朱高煦差點罵死。
宣德帝大喜,從此就火線提拔這個禦史,一直提拔到了兵部侍郎的高位。
於謙罵人是專業對口,他膽子大,口才好,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雖然沒一個臟字,但是處處針對王振的宦官身份,罵的王振手指在袖子裡發抖,上下牙齒打戰。
朱祁鎮年紀小,被大堂上的亂象嚇得臉色發白,說不出話來。
王振往前一站,大聲嗬斥道“爾等要造反麼!”
此言一出,可謂是扣帽子的頂配,誰也不想讓自己擔上造反的名聲。
而且皇帝發了聖旨,不管自己有什麼理由,都大不過皇帝。
名義上,自己這邊確實不占理,就連於謙也選擇了隱忍。
然而,處在風暴中心的三楊,卻都已經心灰意冷。
他們為了大明江山,一直鞠躬儘瘁,沒想到新皇帝一點都不惦念,上來就要他們下野回家。
三楊沒有太大的權力欲,他們彼此配合很久,極有默契,互相看了一眼,就都明白對方的想法。
散朝之後,於謙隻覺得急火攻心,他氣吼吼地直奔楊士奇的府邸,被告知楊閣老身體不好,不見任何人。
被拒之後,於謙心中暗忖,其他兩家估計也是這樣。朝廷朝政,即將全部落入王振這等閹黨手裡,豈不是國運黯淡。
大明曆代聖主,無不是勵精圖治之輩,沒有出現隔壁大宋那樣的昏庸之主,竟然到了這一代不行了麼?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於謙心中暗道,陛下如此無道,如何對得起太祖、成祖、先皇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