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莊外不遠處的一處平坦的空地上,一座帳篷之中,喬鬆和老師荀夫子圍著火爐。而此時,荀夫子正考校著喬鬆這幾日的學習情況。
如今,兩人之間的授課主要是以曆史為主。
荀夫子提出一個人物,先是聽喬鬆對此人的了解,然後再由喬鬆講述對此人的看法,然後再由荀夫子進行剖析補充,最後則是喬鬆來進行對比總結,之後由荀夫子點評。
如果師生二人意見相左,還會有辯論,直到分出個正誤來。
今日荀夫子所講的,乃是宋襄公。
宋襄公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使得宋國實力大增,成為當時的重要國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曾率領宋國軍隊多次出征,取得了重要的勝利。
宋襄公最著名的事情,便是在泓水之戰中因為堅持“仁義”而戰敗。
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引起楚國派兵支援。在泓水相遇時,公子目夷建議趁楚軍渡河之機消滅他們,但宋襄公認為不能趁人渡河攻打。等楚軍布好軍陣後,宋軍被楚軍大敗,宋襄公也被射傷。宋軍損失慘重,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建議。
然而,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和老年人,更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因此,泓水之戰的戰敗並沒有使宋襄公的形象受到眾人唾棄。相反,他的“仁義”思想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和傳承。
“在學生看來,宋襄公求仁義之舉並未有錯。錯隻是在他跟不上時代,不知變化罷了。
治國,當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宋襄公所生存的年代,乃是禮崩樂壞之亂世。在這樣的亂世之中,一味的求仁義,與時代相悖,故此錯失良機,以致大敗。
因此,宋襄公之誤,錯在看不清時代。
是以宋襄公雖美名傳世,學生卻不為也。”
荀夫子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那你認為,該在何時行仁義?”
“學生以為,仁義是對朋友,對百姓的,而不是對敵人的。如果學生處在宋襄公的處境,當行果斷之策,半渡而擊。待到楚國兵敗之後,再和楚國潰兵施以仁義,以收其心。”
喬鬆此番話,無異於在表明一個態度他是在將仁義當做一個工具,而非一味的講求仁義。
“善……”
“啟稟公子,念端先生求見!”就在這時,帳篷外響起了玄翦的聲音。
喬鬆微微一怔,看向了老師。
荀夫子微微抬手,示意他隨意。
“請進來吧。”
“唯!”
“念端見過公子!”念端很是正式的向喬鬆行禮道。
站在她旁邊的端木蓉也不得不向喬鬆彎腰見禮。
“大師不必多禮,請坐。”
驚鯢在荀夫子和喬鬆的對麵放下了一大一小兩張軟墊,請二人坐下。
“念端先生深夜來訪,是有什麼要事嗎?”
“念端讀公子所贈醫書,心中大為震撼。一來,是為了感謝公子贈書;二來,念端聽公子提起了太學一事,故此想要了解一番。”
太學?
喬鬆微微詫異的看了一眼端木蓉,小姑娘這是給他遞了個助攻啊。
以醫書贈予念端,便是想要激起她心中的求知欲。畢竟,其他醫書暫且不說,單單是赤腳醫生手冊,便是隻有一部分而已。
而之所以留下書就走,原因也很簡單。
由自己口中說出來,哪裡有念端親自請教來的有效果呢?此之謂,欲擒故縱。
隻是,讓喬鬆意外的是,沒想到端木蓉卻給了他一個助攻,他不得不在心裡暗自誇讚端木蓉乾得漂亮,成功的把她師傅念端先生推到了自己的網裡麵。
“秦之太學與稷下學宮稍有不同,其職能有二其一,是為了給百家營造一個相互交流,相互進步的平台;其二,是給百家一個傳道的途徑;其三,則是為了收錄各種學說,以防出現失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