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家裡有礦了_主角嶽川穿越成商朝土地公_思兔閱讀 

第525章 家裡有礦了(1 / 2)

主角嶽川穿越成商朝土地公!

眾所周知,西域絕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人們一想到西域,第一印象就是萬裡黃沙、浩瀚戈壁。

中原地區能夠興修水利,引河水灌溉,但是西域大部分地區連興修水利的機會都沒有。

河流少!

好不容易有個河,河裡水少得可憐,可能流不到中遊就完全消失了,論減肥速度堪稱無敵。

即便遇到一個水流充沛的河,如果挖渠的話,引來的水還不夠滲透和蒸發的。

總之,一個字——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的勞動人民發明了一種井渠的飲水方法,也就是常說的“坎兒井”。

關於坎兒井的發明者,大概率是中原百姓。

清朝曆史學家王國維在《觀堂集林·西域井渠考》一文中認為,坎兒井起源於“井渠”,並引《史記·大宛列傳》中的一個故事,以支持此說。

故事說,大宛城中本無井,引用城外流水,後在戰事中,外城被困,水源切斷,因找到了“秦人”,才學了穿井,解決了當時城內嚴重的斷水問題。

“秦人”當時是泛指中國關中一帶的人,這說明“井渠”或“穿井之法”,當時已由中國內地傳至西域,而且應用到引地下潛流。

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把地上明渠變成地下暗渠,解決自然蒸發的問題,讓水能夠以最低的損耗輸送到目的地,解決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

新疆有2000多條坎兒井,總長在5000公裡以上。其中吐魯番有1200多條,哈密有500多條。吐魯番盆地是天山南北坎兒井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也是新疆坎兒井的起源地。

沙漠變綠洲,“火州”之稱的吐魯番盆地變成了瓜果之鄉。

七河之地雖然有充沛的水資源,但這些水資源分布不均。

靠近河流、湖泊的地方水資源充沛,堪稱塞上江南,其他地域就乾得深淺不同,旱得輕重不一了。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想要進一步改善七河之地的環境,增加植被覆蓋,以及大麵積種植瓜果蔬菜、藥材香料、糧食棉花等物,坎兒井必不可少。

這不是小活。

曆史上的坎兒井修了差不多五百年,而嶽川在七河之地修的坎兒井裡程更長、範圍更大。

保守估計是好幾個五百年計劃。

然而……這不是有了蜥蜴人嘛……

挖掘坎兒井,最大的問題就是地下作業。

普通人不適應地下幽閉空間,勞動效率低下,還有缺氧、粉塵、滲水、塌方等危險。

蜥蜴人不同,它們就是地下生物,挖沙打洞是家常便飯。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坎兒井的挖掘方向。

如果蒙著一個人的眼睛讓他走直線,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做不到。

坎兒井最深的可以達到地下一百多米,在這種環境下挖掘地道,既要保證前進的方向,又要保證水平的方向。

難度可想而知。

在實踐中,古人發明了“木棍定向法”和“油燈定向法”。

油燈定向法是在挖暗渠時,每隔2至3米放一盞燈,放3盞燈後,挖暗渠的匠人就會邊挖邊看後麵的燈,保持隻能看到一盞燈,否則就挖偏了。

木棍定向法是從豎井口放入懸掛的木棍,挖暗渠的工人運用“二點一線”,從二個豎井中懸掛的木棍來定開挖方向。

將這些技巧教給黃三後,嶽川就甩手不管了。

嶽川使用香火之力的話,會更加快速。

但是這樣做的話消耗太大了,嶽川根本承擔不起。

所以,還是用蜥蜴人好。

慢點就慢點吧,差點就差點吧,隻要能省錢就行。

黃三主導伊犁城的營建,兼顧七河之地坎兒井的修築。

確定路線,設計好圖紙後,就把施工任務下放給蜥蜴人。166小說

為了加快它們的施工速度,黃三還調撥了二十個陰兵指環。

陰兵不能見光,白天無法使用,智能等太陽下山後參與勞作。

而開鑿坎兒井不同,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下,伸手不見五指。

陰兵可以全天無休的工作。

按照“人閒車不閒”的輪班方法,蜥蜴人挖掘進度大大提升。

如果是上輩子的施工隊伍,一條兩米多的洞子,使用小型掘進機,兩班倒施工,一天也就十多米的進度。

但是蜥蜴人連爪子帶陰兵,每天能推進差不多一百米。

這還是黃三要求保證質量,加固沿途井渠的結果,如果馬力全開,這個進度估計還能再翻一倍。

但是好景不長,出事兒了。

“師父,蜥蜴人那邊挖到東西了。”

嶽川有點無語,“咋地?挖到古墓了?”

你要說西安修地鐵,一挖一座墓,彆的城市都是某某站到了,西安是某某墓到了。

更離譜的是,西北政法大學,一鋤頭下去把門派祖師爺挖出來。

但是,西域沒這麼離譜吧?

就算真的挖到墓,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最新小说: [崩鐵]人在仙舟,但植物大戰僵屍 她被活活燒死後,全家後悔了 被換了氣運後 郭老二:命運的戲弄與愛 鬥羅二:獲得係統後我成了萬人迷 小師叔手拿反派劇本 汙穢修仙:我靠功德係統捅破天 重八家的傻兒子 同時穿越:全是地獄難度 從物品升級開始製霸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