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以前的名字多了,界河、?直沽河和、大沽河都是它。?
海河的名稱最早見於明萬曆四十一年,由徐光啟在《農政全書·糞壅規則》中提及,當時它被稱為直沽河。
到了?大清朝,界河、直沽河和大沽河等名稱逐漸被海河所取代。?
臨河生產隊,原名叫李家河村,位於海河下遊,離入海口約二十多裡地,世代以打魚、販運為生。
解放後,改為臨河生產隊,原本的客貨販運被收歸國營,村民們才乾回老本行,打魚、種地。
隻不過,這年頭無論打魚還是種地,所獲勞動成果也全是集體的,不準私自販賣,幸好水產碼頭就在上遊十餘裡處,
交易也算方便。
村民們打了魚,直接由生產隊統計工分後,彙總派人送至水產碼頭的漁業公司,不用談價,也不用怕他們挑肥揀瘦,
倒也省心。
唯一的缺憾嘛!
就是吃不飽。
畢竟上下遊所有的生產隊都想打魚創收,你撈我也撈,那網眼越來越小,魚越打越少,甭說自己吃了,連上邊派下來的任務都很難完成。
更何況連年大旱,這水位越來越低,上遊的水庫都恨不得把閘門關死死的,河裡魚多才怪。
這不,今兒李老漢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帶著大兒子李生才撐起破船,一大早就下了河。
沒成想,幾網下去,不僅沒撈上來魚,漁網還被淺灘的石頭給鉤破了。
這倒黴催的。
眼瞅著太陽漸毒,爺倆沒辦法,隻好劃著小破船,趕回河邊,找了塊陰涼地兒縫補漁網。
其實也沒啥好縫補的,這年頭啥都要票,飯吃不起的情況下,即使有網線票也換糧食吃了,爺倆隻好撐著漁網在那練打結。
正忙活著,就見不遠處沿著河堤駛來兩輛自行車,車到爺倆近前時,兩人下車,推著自行車朝爺倆走來。
打頭那位三十多歲,一身中山裝,小皮鞋油光鋥亮,小分頭下掛著副金框眼鏡,人還沒走到近前,煙先掏了出來,看那作派,不用想,肯定是個乾部。
“大爺,忙著呢!來,抽根煙。”
李老漢本來想拒絕的,但奈何那煙帶著過濾嘴,他一時沒忍住誘惑,慌忙擦了擦手,起身接下煙。
“這怎麼好意思,一根好幾分呐!給我老漢抽,糟蹋了。”
“您這話說的,勞動人民抽它,是它的榮幸,來來來,我給您點上。”
爺倆湊到近前,就著中年人的火柴點著煙,一口下去,嗯,香、純!
吞雲吐霧之際,中年人也不嫌臟,一屁股坐在李老漢身旁,樂嗬嗬的問道
“大爺,我看這河上船來船往不停歇,對您這打魚沒啥影響吧?”
哎吆歪!
聽話裡的意思,這位莫非是市裡的乾部?
那說話可得小心點,彆回頭隊上挨了批評,給自己穿小鞋。
李老漢先跟李生才對了一眼,這才唉聲歎氣回道
“啥影響不影響的,天旱,水位淺,這一片都沒魚嘍!”
中年人聞言驚訝道
“不能吧!河這麼寬,怎麼可能沒魚?我剛從水產碼頭過來,那兒倉庫裡的魚可不少。”
李生才聞言不由得白眼一翻,沒好氣道
“那你就沒仔細看看,有大的嗎?”
“咳咳!”
李老漢白了一眼兒子,心裡暗罵不開眼的玩意兒,這話是能隨便說的嗎?
可兒子已經開口了,還能怎麼辦?
抓緊找補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