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弟問:“河魨為什麼叫氣鼓魚?”
傻子科普作家說:“這河魨身上長滿小刺,腹部白色,腹內有一個大氣囊,輕輕一拍,立即鼓得像個大氣球。河魨肉質鮮美,屬於河豚屬,熱帶鹹水魚,可以在淡水中存活,但不能繁殖。河魨最愛吃蝦和螺,隻要不把自己毒死,一般很好養活。”
科學博士說:“同學們,你們可以戴上夢幻帽,打開夢幻開關。科技發明方法有12種加一加,減一減;擴一擴,縮一縮;變一變,改一改;聯一聯,學一學;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我們可以將這些技法運用在仿生學上。例如,鯊魚的頭部是流線形,現在的高速列車車頭,就是模仿了鯊魚的頭部,這就是‘學一學’。”
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來到淺海潛水,潛到海底,居然看到了比目魚。習慣棲息在海床上過著底棲生活的比目魚,由於它們的身體扁平,雙眼同在身體朝上的一側,這一側的顏色,與周圍環境十分吻合;它們身體朝下一側為白色,故被稱為神秘的變色龍。
“比目魚藏在海底,那夥人藏在什麼地方?徐文亮師傅不知道怎樣了?”夢弟問。他們因為看到了比目魚,就忘記了尋找徐師傅之事。
“我們隻要堅持,總會找到徐師傅與那夥人的。”小燕子說。“人們為什麼說比目魚是神秘的變色龍呢?”小波問。
科學博士解釋說:“比目魚,本來叫鰈魚。因為兩隻眼睛長在一邊,被認為需兩魚並肩而行。兩隻眼睛長於一側的原因是神秘的,故有人說,比目魚是神秘的變色龍。”
比目魚是海水魚中的一大類,包括有鮃科、鰈科、鰨科的魚類。比目魚,人稱鰈魚,又叫獺目魚、塔麼魚。主要生活在溫帶海域,是溫帶海域重要的經濟魚類。劉傻子夢見自己潛水到了深海底,比目魚迎麵遊來,比目魚的身體表麵有極細密的鱗片,隻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
傻子發現,比目魚的生活習性十分有趣,在水中側著身子遊泳,不像其他魚類那樣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側向上。比目魚,常常平臥在海底,在身體上覆蓋上一層沙子,隻露出兩隻眼睛,以等待獵物,或躲避敵害捕食。這樣一來,兩隻眼睛在一側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
當然,這也是動物進化與自然選擇的結果,比目魚的眼睛移動後體內構造和器官,也發生了變化。比目魚已經不適應漂浮生活,隻橫臥淺海的沙質海底,這裡可以捕食小魚蝦。比目魚部分身體經常在泥沙中,有些還能隨環境的顏色而改變體色,既可迷惑天敵,防受到傷害,又可以迷惑小魚小蝦,捕食美味。
比目魚的眼睛搬在一起,有點類似科技方法中的“搬一搬”。夢弟醒過來後,講述了夢境,疑惑不解地問:“比目魚的兩個眼睛,為什麼一定要湊到一起呢?比目魚為什麼喜歡生活在海底呢?”
海洋爺爺告訴大家說:“本來,從卵膜中剛孵化出來的比目魚幼體,完全不像父母,而且,跟普通魚類的樣子很相似,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是對稱的。它們生活在水的上層,常在水麵附近遊泳。大約經過20多天,比目魚幼體形態開始變化。當比目魚的幼體長到1厘米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比目魚一側的眼睛開始搬家了,它通過頭的上緣逐漸移動到對麵的一邊,直到與另一隻眼睛接近時,才停止移動。”
科學博士說:“比目魚確實是一側有眼,一側無眼的怪魚,但並非隻有一隻眼,而是兩隻眼貼近在一邊,說它‘兩片相合乃得行’更是大錯特錯。不同類的比目魚,眼睛位置也不相同,鮃科的兩眼長在左側;鰈科和鰨科的兩眼卻長在右側。”
“比目魚的兩個眼睛在一邊了,隻能生活在海底。為什麼人們說,比目魚也叫牙魚平,是名貴的海產呢?”夢弟先是歎息,接著提問。
劉傻子教授說:“漁業上把比目魚叫作牙鮃。牙鮃的身體一般長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鮃有70厘米。牙鮃會根據季節的更替,做短距離的集群洄遊。在我國沿海,牙鮃有廣泛的分布。黃海、渤海的漁民們,習慣用海底曳網捕撈牙鮃。新鮮的牙鮃可以食用,或者製作成罐頭。牙鮃的肝臟還可以提煉魚肝油。比目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維生素d、鈣、磷、鉀等營養成分,尤其維生素b6的含量頗豐,而脂肪含量較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