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傻子教授說,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譚海迪認為,“黑石號”最突出的意義,在於它證實了在中國與西亞之間確實存在一條古代海路。
海洋奧秘研究所王可博士說,新加坡學者柯宗元也在研究論文中指出,此前有關海路的材料極少,大多隻是傳說,要麼是出自歐洲早期的文字和口頭流傳,要麼是在印度的古典作品中被提及,或者是東南亞發現的石碑上有些許記載。
海洋奧秘研究所高敏所長說,“黑石號”的發現,是海路最可靠的證據,並將這一海上航行線路的開通時間推到了唐朝時期。沉船文物被打撈出來後,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幾家博物館曾先後向印尼方麵提出了購買意向,當時,印尼的開價高達4000萬美元,而且,打撈方提出要買就必須整體購買,中國的博物館最終不得不放棄購買。
劉傻子說,隨後,新加坡聖淘沙公司於2005年籌資3200萬美元購得了這批貴重文物。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新加坡酒店業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後人,為此捐出巨款。購得的所有文物,目前均為新加坡政府擁有。
王可博士說,“黑石號”沉船文物的出水,引出了許多神秘問題:為什麼“黑石號”會在遠離新加坡海峽和馬六甲海峽的勿裡洞島附近沉沒?按照通常航行路線,商船應當繞過新加坡,穿越馬六甲海峽,但它卻向東南方向行駛了600餘千米。它是迷失了方向,還是被風浪吹得偏離了航線,或者是要去爪哇海的某個港口。
高敏所長說,船上發現的精致的金銀器皿,在中國也十分罕見,有的甚至還成雙成對,究竟是中國人送的禮品呢,還是要運到阿拉伯國家的市場上去出售?為何船上的錢幣不多?船上的商人用什麼方式在中國結算?
劉傻子感歎,這艘船在哪裡裝上的最後一批貨物?商船將駛往何處?……船上的文物吸引了全球多個領域研究者的興趣,也引發了人們對古代的中國在世界上扮演何種角色的豐富聯想。
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來到海洋博物館,在參觀過程中,海洋奧秘研究所所長高敏十分感慨地說:“古代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造船和航海的先驅,16世紀以前,一直處於世界領先位置。中國製造船舶使用船舶的曆史十分悠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造船工場,能夠製造戰船。
劉傻子教授說,漢代,已能製造帶舵的樓船;唐、宋時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發展,發明了水密隔壁。在明代,中國的造船業到達了鼎盛時期。這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寶船,反映出中國古代船舶在尺度、性能和遠航範圍方麵,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王可博士說,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富有深刻含義的描述:“中國於2000多年前首次對世界展開貿易以來,它像蚌殼一樣時開時合。在唐代,蚌殼大開,且維持了數個世紀之久。一連串的發明——火藥、紙、印刷術、鑄鐵讓中國步上了世界經濟強國之路。跟西方世界的貿易穩定成長,中國船員的角色也越來越居主導地位。”
劉向《世本》記:“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意思是說,中國人是因為看見落葉掉在水麵上,浮而不沉,而悟到了船的原理。這跟魯班悟出鋸子的原理有點類似,大概中國人自來親於木,總是可以從它身上得到層出不窮的靈感。
舟形成之前,泛水之物一般是樹、竹葦、葫蘆之類的浮具、筏子。筏起於浮具,又多有改進。以桴濟河,進而浮於海,這就有點“破天荒”的意思了。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大概,他老人家也有點自我欣賞的冒險性情在。
計算機姐姐說:“《藝文類聚》載,西周成王時,‘於越獻舟’。越人,在古漢語裡就是一個涉水的代名詞,‘水行而山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往如飄風,去則難從’。可見,以舟為貢品,獻與成王,那時越人的船就已造得比較好了。還有,‘獻舟一路,取道東海,渡黃海,泛渤海,入黃河,逆流而上進入渭水,終達周都鎬京’,可見當時船的實用性能及航海技術都已不差。”
海洋爺爺說:“春秋戰國時,大國爭霸,造船業及航海業迅速發展。《越絕書》稱,越遷都由會稽至琅琊,以水兵2800人‘伐鬆柏以為桴’,沿海北上,氣勢已然磅礴。至秦,徐福及童男女各3000人,乘樓船入海,尋找不老之藥。”
計算機姐姐說:“那樓船之巨,也已不難想象。有了船,從西漢中期前後,海上航線開始從古合浦始發,可通往印度、斯裡蘭卡,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條真正的海上國際貿易航線。三國時期,吳黃龍二年,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澶洲’,夷洲,今之台灣,澶洲,就是日本島嶼。”恩格斯說:“火和石斧通常已經使人能夠製造獨木舟。”
科學博士說,1973~1977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期遺址,遺存物中有六支用整塊木板製成的木槳,和一具夾炭黑陶質的獨木舟模型,經測定是7000年前的遺物,這證明,中國沿海先民當時已經掌握原始的造船技術。
計算機姐姐說:“《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的航海寶船,長150米,寬60米,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分4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200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千人以上。近代,中國造船業發展遲緩。1865~1866年,清政府相繼創辦江南製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軍艦和“江新”“江華”等長江客貨船。”
科學博士說:“新中國成立後,船舶工業有了很大發展,20世紀50年代初期,建成一批沿海客貨船、貨船和油船。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陸續建成海洋運輸船舶、長江運輸船舶、海洋石油開發船舶、海洋調查船舶。除少數特殊船舶外,中國已能設計製造各種軍用艦艇和民用船舶。”
小明、小波、小聰、小燕子、夢弟幾個在一起爭論中國是造船第一大國,還是造船第二大國。
海洋爺爺說:“近年來,中國造船在世界造船市場的份額迅速增加,2008~2009年,中國的造船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有了進一步提高。2008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和手持船舶訂單,分彆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9.5%、37.7%和35.5%;與2007年同期相比,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彆提高了6.5%和2.5%;中國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訂單量,連續6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長,三大造船指標,已經全麵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造船大國。”
小燕子問:“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是世界造船第一大國?”海洋爺爺答道:“2009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量分彆占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34.8%、61.6%和38.5%,比2008年底,分彆提高了5.3%、23.9%和3%。從年新接船舶訂單來說,2009年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從年底手持訂單的份額來說,2009年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從年底造船完工量來說,中國2009年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三大造船指標中的兩項,都超過了日本。至2016年,華夏已堪稱世界造船第一大國。
“船舶製造要掌握什麼技術?”小聰問。
計算機姐姐沈琳說:“首先要掌握船舶的浮力與總重量之間的關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船體水線以下所排開水的重量,即為船舶的浮力,並應等於船舶總重量。船的自重等於空船排水量,船的自重加上裝到船上的各種載荷的重量的總和(載重量)是變化的,即等於船的總重量。”
科學博士王可說:“其次,還要設計船舶的載重量。船舶載重量包括貨物、燃油、潤滑油、淡水、食物、人員、行李、備品及供應品等的重量。通常預定設計的載貨量與按預定最大航程計算的油、水、食物等的重量之和,稱為設計載重量。”
海洋爺爺說:“最後,還要設計船舶達到設計載重量時的排水量,稱為‘設計排水量’或‘滿載排水量’。船舶主尺度包括總長、設計水線長度、垂線間長、最大船寬、型寬、型深、滿載吃水等。鋼船主尺度的度量,指量到船殼板內表麵的尺寸,稱為型寬和型深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