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社員對公共食堂滿意,各公社近期大搞食堂競賽,看哪家食堂搞得好,得到社員的更多認可、誇讚。
這也是乾部們的政績之一。
各食堂幾乎傾其所有,傾其所能,不但吃飯不限量,就是吃菜,也強調一個星期不重樣,半個月不重樣。
今天包餃子,明天炸糍粑,後天吃瘦肉粥,大後天蒸包子。
有時還能點菜,將自己想吃的,告訴炊事班的師傅,隻要有食材,隔天定能吃到自己心儀的飯菜。
吃炸糍粑的時候,可以蘸白糖,白糖不是用碗舀,而是拿筲箕端,想蘸多少蘸多少。
在大家心目中,這就是幸福生活應有的樣子。
大家不由傳唱“公共食堂一枝花,男女老幼都愛它,飯熱菜香服務好,生產勞動乾勁大”,稱它為“社會主義大家庭”。
在這個“大家庭”裡,吃飯不要錢,放開肚皮吃,不限食堂,還可以跨區。
比如去一區或五區的食堂吃飯,沒人說你什麼,還會熱情歡迎。
各管理區都成立了食品合作社,市集上的所有早點攤、熟食店,全部合並到食品合作社裡。
街上那些那賣燒餅的、炸油條的、做米粑粑的、賣鹵菜的,都成了裡麵的服務員。
那些隻有12人經營的私人小店,或不隸屬市政府管控的商鋪,要麼被大店、大廠合並,要麼納入公共食堂後勤部。
周家灣的四個菜店,已經停業了,嚴秀珠她們暫時在家休息,以往都沒什麼假期,就當給自己放假了,反正家裡有存款,吃喝又能去公共食堂,她們也體驗一把幸福生活
周榮他們所在的鋪子附近,有一家飯館,被改成了公共食堂。
之前飯館大門兩側貼的是生意興隆有關的對聯,改成公共食堂後,對聯也跟著換了。
上聯是食堂巧煮千家飯,下聯為公社飽暖萬人心。橫批書人民公社好。
這個食堂的早餐很簡單,不是稀飯饅頭,就是饅頭稀飯,偶爾會做包子、炸麵窩油條,但量不多,想吃就得趕早。
中餐晚餐都是二葷二素,口感還行,周榮和許曼通常會先來這裡瞧一瞧。
要是菜品不好,就多走幾步路,去百貨公司的公共食堂吃,那裡的飯菜,堪稱一絕,聽說炒菜的大廚,祖上是乾禦膳房的。
不管是轄區內的居民,還是慕名而來嘗味道的,每天都能把食堂擠滿,體格不夠的人,根本擠不進去。
周榮和許曼去嘗過一次,飯菜確實好吃,但汗也沒少出,人擠人的,都不給人喘息的空間。
兩人不想去擠肉餅,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去那個食堂
食堂的入口處,掛了一塊黑板,上麵寫著今天的菜肴四喜丸子、糖醋裡脊、炒南瓜,炒豆角。
還沒到下工時間,一些不上班的老人、婦孺,或像周榮、許曼這樣可以隨時翹班的人,已經把食堂的桌椅,占的七七八八。
周榮和許曼邊品嘗今日的菜肴,邊看著一波又一波的人湧進食堂。
很快,食堂裡就熱鬨起來,尖嘴婦女的高嗓門、小孩子的叫喊聲、年輕人的嬉戲聲,不絕於耳,像一首彆樣的交響曲,在耳邊回蕩。
炊事員和食堂管理員忙得不亦樂乎,邊炒菜、打菜,邊問大家對飯菜的意見,以便他們做改進,好在食堂競賽中獲得表彰
公共食堂開辦後,居委會就動員各家上交家裡的鍋瓢碗盞和糧食,家裡不許開夥,都去吃食堂。
大家都覺得公共食堂好熱鬨,也新鮮,吃完飯嘴巴一抹,不洗鍋不擦桌,幸福又灑脫,全都歡歡喜喜的支持。
周榮不會自討沒趣的去破壞這種“吉慶溫馨的氣氛”,居委會讓她上交家裡的糧食、鍋瓢碗盞,她都十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