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災情的影響,全國各地的秋糧收成都不理想。
周家灣的晚稻畝產隻有500多斤,這還是大家奮力搶水,及張秀英用儘方法配農藥才保住的產量。
很多地方的畝產沒有超過300斤,受災嚴重的地方,甚至顆粒無收。
因夏秋天旱,紅薯長得很小,產量遠不如往年。
糧食缺口再次擴大
很多地方的公共食堂,目前采用“瓜菜代、二稀一乾”等方法來節約用糧。
即以瓜果蔬菜代替糧食,以副食代替主食。
比如以產量高的紅薯、胡蘿卜、白蘿卜代替糧食作主食,有的地方將玉米杆磨碎當主食。
但這種“瓜菜代”,或“以副代主”的辦法,仍不能解決糧食入不敷出的問題,大家每天吃不飽飯,怨聲載道。
為了解決缺糧難題,各地公共食堂幾乎同時在“糧食增量法”上做起了文章。
有的地方創造了一斤玉米蒸五斤饃的經驗,打破了玉米隻能做窩窩、喝糊糊的老陳規,提高了利用率。
還有地方發明了“躍進糕”、“雙蒸飯”,即把一缽缽的飯放在籠裡蒸熟了,加上水又蒸第二道,看起來體積變大了不少。
隻是這種“增量法”煮出來的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不經餓。
大家在食堂吃不飽,想回家做飯,發現置辦一套鍋碗瓢盆都有難度,因為這些日用工業品早已斷貨
自5月份開始,江城市委針對從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的副食品及日用工業品,供應緊張的情況,提出統一思想,集中力量,並采取措施,大種蔬菜,大養豬、魚、雞、鴨,發展副食品、日用工業品的生產。
緩解了一定的緊張情況,但還是供小於求,市集上所有的物資,開始憑票供應,如肉票、蛋票、豬油票、煙票、酒票、布鞋票、水瓶票,連買個板凳,也需要板凳票
(水瓶票)
(板凳票)
(肥皂票)
江城上半年的供應還算正常,糧店能買到大米,秋收後,大米供應緊張。
現在每月的糧食定量供應數額雖沒有變,東西卻不一樣了,糧食配給開始搭配雜糧,如大麥粉、玉米粉、高粱粉、三合粉等。
對於以吃大米為主的江城人,隻有吃米飯,才叫吃飯。
包餃子、下麵條,全叫吃麵。
大家以前隻見過麵粉,不知道大麥、蕎麥、玉米、高粱這些東西,也是可以當飯吃的。
目前市集上能買到的米,以糙米為主,一角零八分一斤,大家都叫它“幺零八”。
這種米發紅,煮出來的飯發散,煮稀飯也不好吃。
周榮排隊去買米時,聽人小聲議論,說這樣的糙米,一般在糧庫裡儲存了兩三年,現在拿出來售賣,也不曉得去年那些畝產幾萬斤的大米都去哪了
即便是糙米,也不是你想買多少就買多少的,要搭配著雜糧一起買,且以雜糧居多,不然糧店的人不賣。
平均下來,大家每月隻有幾天可以吃上米飯,其餘時間都是以各種粉為主。
以往吃的大米,糧店會少量供應,家裡有嬰幼兒或病患,憑借居委會開的條子,能買一點點,或花高價,去黑市買。
周榮雖然調去了工商局,但在糧食供給方麵沒有任何優待。
為了讓孩子們知道生活的艱難,大家吃什麼,周榮家也吃什麼,隻是偶爾加加餐,以免孩子們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