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上後,冷月依舊守在院子裡。屋內不時傳來劉治的笑聲和驚歎聲,雲熙見狀,知道事情已經辦妥了。因為能夠讓劉治如此興奮的人,除了已經過世的嚴士明,恐怕就隻有這位上官鼎了。雲熙靜靜地坐在院子裡,等待著他們結束交談。
一直等到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小書童才提著晚餐的食盒走了進來。隻見他雙手各提一個食盒,顯得十分吃力。冷月見此情形,連忙走上前去,幫小書童接過了食盒。
小書童的態度也比之前緩和了許多,他輕聲說道:“這是家師特意為你們準備的晚餐。”
上官鼎聽到外麵的對話,大聲道:“進來吧。”
小書童和冷月一起走進屋子,將飯菜擺放好。這些飯菜大多以素菜為主,雖然簡單,但看上去頗為精致。
雲熙看著桌上的飯菜,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動之情。她知道,上官鼎此舉,不僅僅是出於禮貌,更是對她們的關心和尊重。這份細心和體貼,讓雲熙對上官鼎又多了幾分好感。
“皇上、娘娘,由於山上條件有限,目前隻能以素菜為主,請兩位大人多多擔待啊!”上官鼎畢恭畢敬地說道,但語氣卻透露出一股自信和堅定。
雲熙微微一笑,善解人意地回應道:“無妨,這些菜肴已經非常美味了,而且我個人也偏愛素食呢。”她的話語如春風拂麵般溫暖人心,讓人不禁對她心生好感。
一旁的小書童見狀,便乖巧地領著富貴和冷月退下了,房間內頓時隻剩下上官鼎、劉治以及雲熙三人。
雲熙夾起一口菜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後不禁露出驚喜之色,驚歎道:“這食材真是新鮮可口啊!”
上官鼎微微一笑,自豪地解釋道:“這山間遍野皆是野菜,而這道春筍乃是我在前院親自挖掘所得。將其先浸泡一晚,再用熱水焯過,注意油不可放太多,否則會顯得油膩;但若放油過少,則會口感發澀。”
雲熙聽得目瞪口呆,眼中滿是欽佩之情,由衷地讚道:“沒想到閣下竟然還是位如此精通廚藝的美食家!實在令人佩服。”她的眼神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羨慕之意。
劉治輕笑著敲了敲雲熙的腦袋,調侃道:“怎麼?又在取笑你的夫君不會做菜嗎?”
雲熙白了他一眼,嬌嗔道:“哼,我可沒有。”言語間充滿了親昵與愛意。
上官鼎眼神犀利,一眼便認出眼前這位女子就是雲熙,他不禁感歎道:“早就聽聞娘娘您不僅文采出眾、武藝高強,更是世間罕見的奇女子!今日得以親眼目睹,實乃三生有幸啊!請恕草民無禮,在此向您深深地鞠一躬,表示敬意。”話音剛落,上官鼎便起身站立,整個人彎腰成九十度,向雲熙行了一個大禮。
雲熙見狀,也趕忙起身回禮,她微笑著回應道:“今日能與前輩一同暢談古今之事,實在令我受益匪淺。往後日子裡,還望前輩不吝賜教,多加指點迷津。”
兩人之間你來我往,相互謙遜有禮,一時間氣氛融洽和諧。然而,這番互動卻讓一旁的劉治坐不住了,他笑著打趣道:“這麼美味可口的佳肴擺在麵前,可不能白白浪費哦!你們二位就彆再客套啦,不然等會兒菜都要涼透咯!”
聽到這話,三人同時開懷大笑起來。笑聲回蕩在空氣中,仿佛將整個屋子都填滿了歡樂與溫馨。
上官鼎本就不願出山,之前兩次都是故意躲開,就是想讓劉治知難而退,不再來糾纏自己。但這一次,麵對劉治的親自拜訪,他並沒有立刻拒絕,而是與劉治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談。在這半天的交流中,上官鼎逐漸認識到劉治並非一般人,他心懷天下、關心百姓福祉,是一個真正有抱負和理想的君主。正是因為如此,上官鼎最終改變了主意,決定下山幫助劉治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三天後,上官鼎將山上的事務安排妥當,並囑咐小書童要悉心照料好這裡的一切。他告訴小書童,如果事情順利,最多五年他就能回來;如果遇到困難,可能需要三年時間才能歸來。
隨後,上官鼎跟隨劉治一行人快馬加鞭地返回京城。一路上,他們談笑風生,氣氛融洽。抵達京城後,劉治將嚴士明的住所交給了上官鼎,並冊封他為右丞相。
當上官鼎走進嚴士明的住處時,看到了老友留下的物品,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思念之情。他回憶起曾經與老友們相聚的美好時光,那些歡樂的笑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然而如今物是人非,令他不禁黯然神傷起來。
劉治首先讓上官鼎好好休息幾天,以便熟悉家中的環境,並派遣了五十名仆人、五十名丫鬟和一百名護院前往照應。然而,上官鼎僅僅休息了三天便主動請求拜見皇上。劉治見到他時,發現他氣色良好,精神煥發,於是決定與他談論當前國家麵臨的局勢。
劉治提到,當初燕國曾經承諾在三年內絕不會挑起任何事端,但如今三年已過,燕國的實力卻變得比寧國更加強大。相比之下,劉治深感燕國的治國才能確實遠超於己。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劉治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上官鼎早就對寧國當前所麵臨的局勢做出了全麵細致地分析。如今的寧國雖然已經相當強大,但與燕國相比,其實力差距仍然非常明顯。燕國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土地肥沃,堪稱糧食產業的頭號強國。甚至有傳聞說,燕國家家戶戶的糧食多得無處存放,以至於街道上也隨處可見堆積如山的糧食。不僅如此,燕國的皇帝高度重視商業發展,積極開拓各國間的商業通道,並熱忱歡迎各國百姓前來經商貿易。
如此一來,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物資流通渠道都變得極為通暢。燕國現今還著重加強軍事建設,既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又有豐富的糧食儲備,打起仗來自信滿滿、底氣十足,根本無懼與對手長期僵持消耗。
然而,寧國的情況卻截然不同。儘管近三年來寧國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其速度相較於燕國來說,簡直就是天壤之彆——一個如飛鳥般迅速崛起,另一個則像奔跑中的慢馬。自從趙師戰敗後便一蹶不振,為了勉強維持生存,不得不向燕國俯首稱臣。這無疑又給寧國增添了一個強大的仇敵。
如果寧燕兩國真的開戰,那麼趙國肯定會趁機偷襲西南城。這樣一來,西南城必然會失守,而寧國也必定會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
劉治覺得上官鼎說得很有道理,現在已經不是他們想不想打仗的問題了,而是燕國逼迫著他們不得不打。燕國近來不斷侵犯寧國邊境,讓他實在難以咽下這口氣。
上官鼎微微一笑,說道:“打,當然要打!”
劉治不禁一愣,問道:“那該怎麼打呢?”
上官鼎沉聲道:“我們先按兵不動,觀察敵人的動靜。對方不動,我們就不動;一旦敵人有所行動,我們就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讓他們再也不敢輕易冒犯。”
劉治雖然還是有些疑惑,但看到上官鼎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也就不好再追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