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心理學上來說,腳尖是表露心意,腳伸長的話,就是不加掩飾地示好。”
聽著周涵妤的講解,陶運軍瞄了一眼安吉娜桌子下的腳。
嘖嘖嘖,腳尖朝向楊子倫不說,還伸長了腳,都快碰到楊子倫的腳了。
陶運軍笑了,這就叫術業有專攻,楊子倫請心理學家的建議真不錯。
周涵妤繼續說道:“再比如,經常撒謊的人,會下意識避免眼神接觸,會不自覺眨眼。”
“當人們說假話時,眼球一般會向右上方轉動,還伴有皺皺嘴唇,摸摸鼻子,拂開發絲等小動作。”
“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微表情,傳遞出來的信息,往往比語言更真實。”
“從心理學來說,要拆穿對方謊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讓其對事情進行倒敘。”
“因為,這樣會增加他們的認知負荷,從而在敘述中出現邏輯破綻。”
“好了,開場白到此為止,言歸正傳。”
“我昨晚仔細研究了連環殺人案的卷宗資料,作出以下幾條推測。”
“先申明一點,不敢保證百分百準確,很可能還會誤導偵破方向,你們要審慎采信。”
“第一,受害者缺失部位截麵整齊,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我推測凶手接受過專業的醫學訓練。”
“第二,我推測凶手家世應該很好,學曆也不會低,至少應該本科以上。”
“理由很簡單,眾所周知,在末世前能學醫,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何況是現在。”
“第三,我推測凶手麵容平和,就是一眼看去,不具任何危險性,這樣才能順利接近受害者。”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凶手具備異能的因素,根據巡警署報告顯示,他極大可能是超凡者,這需要你們進行甄彆。”
“第四,我推測凶手年齡應該四十歲左右,獨居,有潔癖,為什麼呢?”
“首先說年齡,從第一件案子資料裡的細節來看,凶手就呈現出是一個心理成熟的人。”
“第一起案件發生,到現在曆經十二年。”
“一般來說,一個人二十八歲左右,心理才會真正成熟,所以才會如此推斷。”
“至於獨居,能乾連環殺人案的人,心理必然存在強烈變態,常理推斷,這種人一般無法接受群居生活。”
“至於潔癖,我從案宗發現,凶手每次做完案後,都會在受害者家洗澡,洗浴間卻沒有半點血跡。”
“第五,我推測凶手有強迫症,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很簡單,每個受害者胸上都被刺了十八刀,一刀不多,一刀不少。”
“第六,凶手有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來源。”
“這一點,從受害者臥室有很貴重的財物,但沒有一起丟失報告,可以推斷出來。”
“陶處,這就是我對凶手初步的側寫畫像,至於對不對,還請你們仔細進行甄彆。”
陶運軍笑道:“周博士,且不說對不對,至少你讓我們有了偵破方向,楊老板,你怎麼看?”
周涵妤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想笑。
不管怎麼說,一個處長喊自己的助理為老板,這都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楊子倫點點頭道:“周博士果然是心理學專家,對凶手的側寫都很有道理,我覺得可以按圖索驥,不過,我有一個問題。”
周涵妤點點頭:“你問。”
“每個受害者身體都出現了缺失,對此,你有何推測?”
“你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心理學的範疇。”
“以你的直覺推測呢?”
“或許,凶手是在進行古老的祭祀儀式,或許,凶手是在玩一個完美拚圖遊戲。”
“完美拚圖遊戲,此話何解?”
“如果我沒記錯,末世之前有過這樣的案例,凶手將被害者最好部位取下,重新拚湊成一個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