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嫂子跟杏花這一路上走來,又遇到了許多跟著她們一樣提著籃子的婦人。
這附近住的大多數都是窮苦百姓,本來這天氣在家中窩著也沒有進賬,萬一再有什麼風寒感冒的,那掏光家底兒都不太夠。
大家一路走一路說笑,猜測著今年誰家會施些什麼糧食出來,誰家每年蒸的白麵饅頭又大又宣軟。
“唉,要是以後都像是今年多好,大家統一在一個地方,也不用我們東奔西跑的忙活……”
一個滿臉都是褶子的老太太佝僂著身子,她一邊念叨著,一雙小腳倒是邁得挺快的,生怕會落在其他人的後麵。
“哎呀,魏大娘,你去領人家好心施舍的饅頭,還嫌棄懶得跑呀?”
有人覺得老太婆這話有些不好,便高聲打趣了一句。
能夠免費領到米粥和糧食,彆說讓她滿京城的奔忙了,哪怕是讓她跑去城外領,她也不敢有半分的怨言。
“你這死妮子,瞎說些啥呢?”
魏大娘緊張的左右張望了一下,見大家都麵色複雜的看著自己,她連忙擺著手解釋道
“我老婆子可不是嫌棄的意思,實在是我這年紀大了,沒有你們年輕人跑得快,去年腿又被摔傷了,等到領了第一家的米粥,再去第二家領米麵,人家早就布施完了,就連攤子都收進府裡了,可憐我……”
魏大娘說著說著,想到去年的傷心事,忍不住眼底就泛起了淚花子。
其他人見狀,也隻得紛紛放慢了腳步,等著她一起走著。
沒辦法,大家都是鄰裡鄰居的,這低頭不見抬頭見,魏家的日子也確實是艱難,要是過去能領到些糧食,也能讓她家人多吃上幾口飽飯。
大家吵吵嚷嚷的走著,遠遠的聽見一些更加嘈雜的聲音,她們抬頭望去,遠遠的就見菜市口門前那一大片空地上,此時已經搭起了好些簡易的木棚子。
許清河也帶著張大柱幾人出來忙活了,再加上崔家的父子三人,許家一共來了十一人。
先是把木棚子給搭起來,這也費不了什麼事情,都是些大男人,很快就完成了。
接著就是安鍋搭灶,許家帶來了兩口熬藥的大鍋,藥材都是早就準備好了的,很快就開始熬起藥來。
為了方便那些家中不方便來的百姓,許家還準備了許多用油紙包好的藥材包,願意回家熬的,那就可以過來領一包回去。
衙門裡果然來了許多衙役,一直在負責巡邏著,遇到誰家需要幫忙的,人家也二話不說的就過去了。
許清河便拿出家裡準備的藥丸,給他們每個人都送了一小瓶。
“要是感覺到不適,打噴嚏,咽喉痛,發熱,咳嗽……這些都可以吃上一粒,每日吃上三次,一般三日就該好得差不多了。”
許清河給大家介紹了一下,那些衙役們倒是非常的高興,攥著手中的小瓶子,對著許清河連連道謝。
更有一人直接當著許清河的麵就倒出一顆丟進了嘴裡,砸吧了幾下就咽了下去。
“許老爺這藥給得真是及時,我昨夜裡正好受了涼,一大早就開始打噴嚏了,頭也開始有些昏沉,這藥倒是正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
他對許清河拱手道謝,許清河也拱手回禮。
一大早搭棚子的,基本上都是些管事啥的,見到許清河拿出的藥丸,心中想過來討要,但是因為不熟悉不好意思,也就隻好作罷。
許家的棚子是被安排在中間,他左邊的人不認識,右邊來的卻是一個老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