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了人家的事情,當然是要想辦法完成才是,更何況人家還是當朝皇帝。
沒有辦法,許清河隻得答應等到回去之後,就立馬想辦法把藥丸給送進宮裡來。
這入口的東西,他還真是半點兒都不想往皇宮裡麵送。
萬一到時候要是出了什麼岔子,影響到的可就不隻是他一個人了。
皇帝隻說不著急,他後麵會派人親自上門取的。
當時許清河也沒有多想,隻當皇帝這樣說隻是為了謹慎起見。
寧王府一行人在靜妃娘娘的宮裡待了大半日,又有禦膳房送了一大桌豐厚的飯食來吃過了,才與她告彆出了皇宮。
第二日的時候,許清河跟崔氏剛來到了世醫藥館,就有人跑來報信,說是宮裡來人了。
許清河剛走到門外,就見遠遠的街道處傳來一陣熱鬨聲,接著就能看見有一輛馬車來到了藥館門口。
從馬車上下來不是彆人,正是皇帝身邊如今的第一大紅人桂公公。
想到昨日裡皇帝說的那些話,許清河也不免鬆了一口氣,還以為桂公公隻是過來取藥丸的。
桂公公親自過來,總比彆的太監要靠譜一些吧。
不過桂公公今日的來意,許清河也才隻猜對了一半。
隻見他下了馬車之後,在跟著許清河客氣了幾句話之後,就從小太監手中接過來一卷明晃晃的聖旨來。
此時不但是藥館裡有不少的人,就是大街上聽見這喧嘩聲擠過來看熱鬨的人,那也是不老少的。
就在這眾目睽睽之下,桂公公宣讀了皇帝的旨意,封了許清河為戶部侍郎,崔氏則為三品淑人。
這次的封賞大家雖然是有些驚訝,但是也在預料之中。
首先是許家人在邊關這次立下了大功勞,但是寧王等人已經是封無可封的狀態。
要是真多再進一步,那估計皇帝也要整日整日的睡不著覺了。
功高蓋主,那可不就是要自尋死路嗎?
如今封了許清河這個新找回來的兄弟,那也就是把寧王的功勞給分攤下來,這樣對大家也都有利。
再說了,皇帝封許清河為戶部侍郎,後麵讓他專管農業這方麵的事項,那也是很好的利用了他的優勢。
畢竟是真正的在地裡刨食刨了幾十年,相比起那些紙上談兵的書生們,許清河自然是多了很多的優勢。
皇帝可也不是隨意賜封的,要知道許家在城外的莊子,糧食早就收獲了下來,雖然是許清河最近很是繁忙,還是專門抽了時間過去看著收割。
收割下來的糧食裝了一袋又一袋,雖然相比較空間裡麵種出來的糧食要稍微遜色一點,但是跟其他人的糧食相比,那就要好上許多了。
不但是如此,等到這些糧食全部收成進庫房,一算下來,足足要比往年多上四成。
多上四成多糧食,這多嚇人啊。
莊子旁邊還有其他人多莊子,糧食就那樣明晃晃的長在田裡,自然是逃不過有心人的眼睛的。
糧食才剛收下來,就有好些人尋上門來,說是要換些糧食回去做明年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