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蕭鍇三個姐妹悲慘的人生,杜荷心裡充滿了同情和惋惜。
一開始他對李世民賜予蕭瑀的諡號,還覺得有些過分,現在想想,這個諡號天生為蕭瑀而生。
沉默數息。
杜荷點了點頭道:“蕭兄放心,我回去就跟太子說明此事嗎”
“你的三個姐姐在何處出家?”
他雖然跟蕭鍇是好兄弟,但是對他的三個姐妹,並沒有太大的了解。
甚至他和她們三人,都沒有見過一麵。
蕭鍇感激說道:“我大姐在長安濟度寺出家,法號為法樂法師。”
“我三姐和五妹都在蒲州相好寺出家,我三姐的法號為法願法師,五妹的法號為法燈法師。”
“多謝杜兄出手相助!”
他的好大哥蕭銳,一心想著光耀門楣之事,完全不管三個姐妹的死活。
弟弟蕭鉞尚且年幼,也扛不起事。
隨著父親的病亡,如果他不為家族多操點心,這個家遲早都要散掉。
哎!
杜荷擺了擺手,隨後好奇問道:“蕭兄,你的三個姐妹,她們今年多大了?”
他也是想到蕭瑀74歲的高齡,才忍不住問了一下。
蕭鍇不假思索回道:“我大姐今年50歲,三姐今年48歲,五妹今年28歲。”
這...
這年紀有點大啊!
蕭鍇的大姐和三姐嫁人,應該也沒有人要了吧?
即便嫁人,還能生育麼?
況且她們兩人當了這麼多年的尼姑,也不知道一顆心有沒有全放在佛門上,會不會排斥還俗?
暗忖一番。
杜荷拍了拍蕭鍇的肩膀:“蕭兄節哀,我先回去了,此事我今日幫你辦好。”
蕭鍇感激道:“多謝杜兄!”
還是杜荷靠譜,大小事情都能辦成。
不像其他喝了酒隻會吹牛的朋友,好處沒少拿,正事一件也辦不成。
眼看杜荷就要走出府邸,蕭鍇又出聲道。
“杜兄...”
杜荷邁出門檻的腳步微微一頓,他回過身說道:“蕭兄,你小子有屁一起放,彆一會一個屁。”
這貨事情還真不少!
蕭鍇悻悻地摸了摸鼻尖,隨後小跑上來說道:“杜兄,我這不是剛被升任為中書侍郎,心裡有些忐忑。”
“你對我的能耐也清楚,讓我參與重大國事商議還行,可讓我製定詔令。”
“我...我做不到啊!”
中書省擬定的詔令,跟杜荷管轄的戶部,以及現在的工部完全不一樣。
一想到那些文縐縐的詞,蕭鍇就覺得頭痛。
杜荷瞥了他一眼說道:“我當時就讓你多看點書,認真學習處理政務和草擬政令,你小子就是不聽。”
“現在給你機會,你小子也把握不住。”
和六部侍郎不同,中書侍郎就是中書令的核心接替者。
等中書令馬周辭官,下一任中書令人選,基本上都是在兩個中書侍郎中選出來。
聽到杜荷的話,蕭鍇羞愧地點下頭。
“哎~”
杜荷輕歎一聲,隨後寬慰說道。
“你放心吧,中書省的所有詔令,會由四個中書舍人完成。”
“你隻需要負責審核即可。”
蕭鍇聽到杜荷這麼說,他也放下心來。
那就好!
杜荷挑了挑眉頭:“還有沒有事情要說?”
“沒了。”
“真沒有?”
“沒有。”
“那行,我先去東宮找太子,請太子下令讓你的三個姐妹還俗。”
杜荷說完後,大步走出府邸。
蕭鍇剛想起還有事情沒問完,可他抬起手,嘴巴微微動了一下,最後還是什麼話也沒說出來。
要是再把杜兄叫住,他恐怕會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