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雖然整體上經濟發展比較滯後,但有些企事業單位依舊不缺錢,他們缺的是又好又便宜的商品,這年代還有比肉食更好的商品嗎,答案是沒有。
肖衛國他們又不坑人,賣的價格比市價還便要宜一點,關鍵是還不要票,各單位委托漁民捕魚給點酬勞不很正常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可不是白說的,所以肖衛國,秦偉民,李主任,三贏。
李永軍還是沒壓住內心的好奇,聲音有些顫抖的問肖衛國道:
“衛國,你現在到底有多少錢?”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問肖衛國這個問題,要放在以前肖衛國打死也不敢說,本來上次租房子回來的時候肖衛國想說出來安一下李永軍和李永紅的心的,後來看他們已經沒有了初期那種激動的神情,所以他也就沒再提這茬,
其實再往前數幾年被人知道誰家的錢很多是有很大風險的,現在就不同了,改革開放的腳步已經邁出,有想法有頭腦的人已經磨刀霍霍。
以電視機,錄音機為代表的各種商品已經開始逐漸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再加上麵前的三人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以後可能也是唯有的幾個可以跟他交心的人,肖衛國覺得太遮遮掩掩也不合適。
李永軍這句話也勾起了李永紅和小結巴的好奇,肖衛國到底有多少錢呢,他們並不知道。
可自從肖衛國當知青回來後,新衣服拿出來一大堆,不僅他自己穿,還給李永軍和李永紅準備了幾套,後來還讓小結巴拿回家兩套,吃的東西就更不必說,家裡的肉菜從來沒斷過,普通職工家庭都經不住他這麼霍霍。
肖衛國隻是思索了片刻就決定照實說,隻見他對小結巴三人認真的說道:
“我當知青那三年掙了六千塊。”
“衛國哥,當知青怎麼掙錢啊,農村裡也有廠子嗎?”
李永紅第一個發言,相對於肖衛國的錢數她對於肖衛國賺錢的過程更感興趣,小結巴和李永軍也好奇。
“不是,你想什麼呢,我主要是把自己打的魚還有農村自家種的一些蔬菜水果往部隊和礦裡送。”
“礦~裡麵~也~也有人住?”
“礦務局,不是礦井裡麵,小結巴你想啥呢,礦區那邊住戶多著呢,礦務局裡的工人家庭多,有錢,而且他們那邊都是山區,自己種的東西比較少,所以我的東西比較容易出手。
我偶爾也會去市裡的廠子周邊轉轉,我去的時候拉一車菜,賣完東西要回來的時候能去商店再買些東西回村裡,拿買來的東西換農民的糧食和蔬菜水果啥的,偶爾也會幫他們帶點需要的東西。”
“那邊不管這個?”李永軍指的是投機倒把,也就是做小生意。
“部隊倒是不管,但我的東西不多,打魚用馬車也拉不了幾條,如果東西多我就送去部隊,東西少就往礦裡跑。
礦區那邊其實管的更嚴,但隻要有介紹信就沒事了,我們那個村領導都跟我關係不錯,給我弄了一摞空白介紹信,什麼時候想用我就什麼時候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