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清把這個機會讓給她,
顯然是篤定自己不會輸。
可公孫明月卻搖頭拒絕,
“不如抓鬮決定吧!”
嶽清無所謂的笑了笑,
“也好,無論誰先誰後,結果都是一樣的!”
很快,
一名太監捧著寫著先手和後手的紙條來到兩人麵前。
嶽清隨手取了一張,
打開一看,不由笑了,
“看來今天運氣不錯,我是先手!”
他給公孫明月展示了自己的紙條,
上麵分明寫著“先手”二字。
“請吧,先生!”
公孫明月沒有打開自己的紙條,
平靜地讓嶽清先出題。
“哈哈,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不瞞你說,我在來魏國的路上偶然作了一首好詩,”
“連宗主都誇獎說是難得之作。”
“不如就用這首詩作為第一題,如何?”
他的話讓魏國的文人們大為震驚,
不知道是怎樣的詩,
竟然能讓上官白文給出如此高的評價。
“悉聽尊便!”
公孫明月並未被他所震懾,
神色依舊如常。
“輕舟已過綠野萍,滿目蕭瑟不見春。”
“羊腸猶見凍死骨,貧母懷抱幼兒眠。”
“萬裡黃沙裹紅光,良駒低頭食糟糠。”
“盛世佳期有人享,不見牆下累屍骸。”
這首詩一出,
上官白文臉上顯現出難以掩飾的輕蔑,
不僅是他,
在場所有非魏國的文人也都有同感。
嶽清詩中的“綠野萍”指的是周魏交界之地,
也就是隴西道的邊緣,
他以此詩描繪了自己到魏國後所見的一切,
路上餓殍遍野,黃沙掩血色,
無疑是在諷刺魏國朝廷無能,
導致隴西遭受這樣的旱災。
魏皇的臉色也沉到了極點,
沒想到這嶽清看似不起眼,
作出的詩卻是如此尖銳的侮辱。
現在,隻能寄希望於公孫明月了,
期盼她能抵禦住嶽清的這波攻勢。
公孫明月微微蹙眉,
作為文人,
她自然明白接下來這首詩的分量。
沉吟片刻,
她緩緩開口,
“人有萬畝千頃糧,卻無半粒還家鄉。”
“天有風雨知房簷,碧波晴空忘爹娘。”
“三月三日離家去,雙親苦勸不聽降。”
“終有一日兒成狼,磨刀霍霍向爹娘。”
“好!”
聽到公孫明月所作之詩,
魏皇忍不住高聲叫好,
完全不顧帝王的威嚴。
原因無他,
公孫明月的詩完美接住了嶽清的所有攻勢,
她把周國比作魏國之子,
兒子不思進取,離家出走,
後心性大變,要刀指父母。
既然魏國已是父親,那麼隴西的事自然輪不到做兒子的來管。
這才是關鍵所在。
果然,
嶽清和上官白文聽完這首詩,臉色都變了,
變得極其陰沉。
“我隻聽說過公孫才女溫婉賢淑的名聲,卻不知還有這樣伶牙俐齒!”
嶽清皮笑肉不笑地嘲諷道。
“先生不知道的事,還多著呢!”
公孫明月淡淡回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