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藝術家!
“麻麻我要看白雪公主!”
“爸爸你快去給我買《白雪公主》,華華今天下課給大家講了白雪公主的故事,麗麗還把辣條分給華華吃了,我都沒吃過麗麗的辣條!”
“麻麻我們來玩過家家。”
“你演王後我是白雪公主,你快把化妝鏡拿出來,問問自己的鏡子魔鏡啊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媽媽連白雪公主都不認識?”
“今天紅紅讓我們玩過家家,她演白雪公主,我演了王後,王後是壞人,她還把我帶到學校的蘋果給吃了,吃完還說我的蘋果有毒,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
大人們看到感興趣的電影和小說之後會彼此討論與分享,從而圍繞該作品形成一定的口碑效應。
同樣的理論,在孩子之間也是成立的。
小朋友的世界雖然很簡單,但他們也會彼此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從而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讓大家都喜歡的童話故事得以傳播。
而最終為孩子們興趣買單的,都是各家的父母。
所以當第二天來臨,一些家長們想不知道《白雪公主》都難了,因為中午放學後,很多孩子都在跟自己的父母鬨騰。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心頭寶。
家長們隻能跟其他媽媽打聽,或者上網搜索《白雪公主》的故事,從而得知這是在某個童話類雜誌上連載的一篇童話故事……
此時春節隻剩幾天的功夫了,很多學校都相繼放了寒假。
這種時候,孩子們提出想看童話書的要求,家長們基本不會拒絕。
而在網絡上。
有個人氣博主也提及了這部童話
“我是當舅舅的人了,春節準備回家前跟往常一樣打電話給外甥問他要什麼禮物,本來都做好了買玩具的心理準備,結果外甥非要我給他買什麼《白雪公主》,這熊孩子往年都是跟我要飛機要大炮的(當然是玩具),沒想到今年一個童話故事就把他搞定了。”
這個博主曬出了一本《童話大王》。
評論區不少人回複
“哈哈,我上小學的妹妹也讓我給她買這個。”
“啊,我說我女兒中午嘴裡一直念叨什麼白雪公主呢,原來是一個新發布的童話故事啊。”
“以前沒聽過這個《童話大王》啊,我小時候聽的都是小烏龜的故事,或者三隻小豬之類。”
“這個《白雪公主》火了,我今天去買雜誌竟然缺貨!”
“原來不止我們這兒的書店缺貨啊。”
“等等,這個《白雪公主》的作者是楚狂?”
“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楚狂老賊嗎?”
“看了看銀藍書庫的宣傳,好像還真是,楚狂竟然寫了篇童話!”
“前幾天就看到消息了,不過沒怎麼關注,沒想到楚狂這篇童話竟然還挺火?”
“楚狂不是推理作家嗎?”
“楚狂不是幻想小說家嗎?”
“楚狂不是短篇小說作家嗎?”
“現在楚狂大概也算是個童話作家?”
“……”
初來隻是一陣風。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書店麵臨《童話大王》的售罄;
隨著網絡上越來越多關於楚狂的討論和交流;
這陣風終於開始呼嘯!
這篇小小的《白雪公主》火了!
好像不該說《白雪公主》是個小小的童話。
這可是《格林童話》中最具代表性意義的故事之一。
而《格林童話》可是被評價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童話著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是稱讚其為“歐洲和東方童話傳統劃時代的彙編作品”。
甚至有一些出版方宣稱,在西方基督教國家中,它的銷量僅次於《聖經》。
這個說法的真假無法查證,畢竟任何跟銷量紀錄有關的作品,都喜歡扯上《聖經》做對比。
好好的《聖經》成了出版社的計量單位。
不過有些東西是可以確定的,比如這篇童話廣泛流行了近百年,可謂是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