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路遙確實離開了,李菲兒這才轉過頭來跟楊芸繼續說話:“你跟她說土豆燒肉做什麼呀?你沒見她每次在食堂裡,都隻打饅頭跟青菜這兩樣嗎?你哪次見過她打了肉菜的啊?她還每次特地拿到外麵去吃,真以為彆人看不見呀!我猜她肯定是不舍得花錢買肉菜,想把錢跟肉票攢著給家裡的!”
把錢跟票省下來給家裡,這種做法其實在大學的貧困生裡麵,其實是很普遍的。
這些貧困地區的學生能夠來學校上學,大部分都是靠家裡攢下來的錢做路費的,他們家裡大部分都很貧窮,吃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吃肉了。
這些路費也都是一分一分家裡攢下來的。
平時不管是村裡殺年豬分的肉,還是家裡養雞每天下的蛋,他們都是舍不得吃的,會想儘辦法跟人家換糧食或布料等其他生活物資的。
也幸好他們這些來上大學的大學生,每個月不僅有十幾塊錢的津貼,還有一些糧票、肉票、菜票,偶爾還會有布票這些票據的補助。
足夠他們安安穩穩的讀完大學了。
當然了,學校發的這些票據都是本地的,也隻能在本地使用。
想拿回老家給家裡人用是不行的。
不能用,但是可以換啊!
不管是拿去換成全國糧票,或是換成錢,換成布料,也都是可以的!
反正學校裡麵還是有家庭條件不錯的本地學生的,拿錢或是東西來換也是很容易的。
這樣攢下來的票換成了實物以後,就可以郵寄回老家,給家裡使用,可以減輕家裡很大的負擔了!
張路遙沒有對外說起過自己的家世,反正知道的不會多嘴,不知道的也就不知道了。
所以李菲兒她們還真以為張路遙家裡條件一般,否則,在京市隻要家裡條件不錯的,就算不能托關係幫家裡的孩子找工作,也還可以花錢買工作啊!
怎麼著也不會讓才十幾歲的女孩子,去到鄉下當知青乾農活的!
所以在開學報到那天,李菲兒她們一聽說張路遙不久前還在鄉下當知青,頓時就猜測對方的家庭環境比較一般了。
再加上,她們在食堂裡遇到過好幾次張路遙隻打饅頭跟青菜,一點肉菜都沒打過的場景,就更加加深了這種印象了。
排擠對方倒不至於,反正是覺得張路遙跟她們不是一個圈子的,所以雙方的關係一直都是淡淡的。
這次李菲兒從一個消息比較靈通的同學那裡打聽到,學校打算組織學生去到國外留學的這件事了!
而且留學地點還是美國!
美國,那可是非常繁華的國家!
跟其他地區十年來被虛假信息宣傳妖魔化了國外的情況不同,京市比較消息靈通的人家還是知道國外的真實情況的。
尤其是京市還有友誼商店這種專門售賣外國商品的店鋪,以及僅供內部人員觀看的外國電影,那種禁止公開放映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拍攝的電影。
李菲兒跟楊芸兩人有機會跟著認識的同學還是看過幾次的,所以她們知道外國尤其是美國這個發達國家非常富有,並不是報紙上所說的外國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樣子。
就像她們高中的英文教科書裡的一篇英文課文《一個住在倫敦的可憐的英國女孩》,描寫了“一個住在倫敦的可憐的英國女孩”的生活,把當時的英國依舊描寫成像狄更斯時代那樣貧窮。
這篇文章的內容還被在京的英國記者維得,發表在了當年6月20日的英國《每日郵報》上麵。
新聞的開頭以揶揄的口吻寫道:“中國的兒童現正受著這種教育,即英國是一個悲慘的國家,有著專橫的老板、殘忍的教師和剝削童工的陰暗的工廠。”
而且在華夏有一本為十幾歲兒童編寫的英語教科書中說,“一個住在倫敦的可憐的英國女孩”依舊遭受著“像狄更斯時代那樣的貧窮和壓迫的苦難”。
這個新聞摘錄了課文的部分內容:“安娜的父母都是工人。他們現在都失業了,安娜是一個小學生,她不得不在放學後在一個黑暗的車間裡乾很長時間的活。”
因此,“她沒有時間複習功課,因為她乾活後總是非常疲乏。教師布朗先生不喜歡她,他經常隻是因為她窮而懲罰她。安娜熱愛勞動,但是她恨這個工廠和資本家。她熱愛學習,但是她恨這個學校和布朗先生”。
課文總結道:“今天,在資本主義國家裡有很多窮苦的孩子像安娜一樣。他們都過著痛苦的生活。”
這個新聞的發表,直接讓華夏成為了國際笑話。
喜歡穿書七零:開局送走渣爹繼母請大家收藏:穿書七零:開局送走渣爹繼母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