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臨沂的緯度比沂州府更加靠北,但是這裡靠近海邊,氣候還不錯。
宋老三一家是六月份到達安置點。
剛來的時候這裡似乎就有一個村莊的痕跡。
因為他看到了一座被燒毀的房屋的地基。
實際上這裡本來是一個白人農場。
至於農場中的白人,大抵估計是被印第安人仇殺了吧。
原本的木頭房子也被燒毀,隻有石頭鋪成的地基還在。
宋老三就將自己的房子建在這處地基之上。
所以到了最後,人家都是在地上挖坑,修建窩棚,這種半地下的窩棚在華族非常流行,冬天的時候保暖性更好一些。
隻有宋老三家建了一棟木頭房子。
他家的分地裡有一個占地數十畝的樹林,裡麵長著楊樹、紅杉和白樺樹……
自家地上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宋老三從樹林中砍樹建了三間木屋,一間牛舍。
牛暫時還沒有,不過以後總歸要有的。北美的野牛頭重腳輕,隻能吃肉取皮,是不能做耕牛的。
官府許諾會給大家找到耕牛。宋老三相信官府。
不過他家中倒是分了兩匹馬。
這東方省的馬是歐洲馬種,個頭可比蒙古馬要快多了,非常適合做挽馬。用來耕旱田也是可以的,隻是華族人似乎都不大習慣用挽馬。
宋老三原本是個木匠,他的手非常巧。
這幾個月時間,他與妻子還有十五歲大的大兒子、十四歲大的大閨女,還有十二歲的二兒子一起開墾了上百畝土地。
利用官府給的種子,他種了兩畝水田,十幾畝紅薯,還有幾十畝大豆花生。
花生和大豆的秸稈都可以用來喂馬。
他還從樹林裡移栽了一些樹苗到自家農場的四角,防止今後有人會來侵占自己的土地。
土地大了,界限就不明顯。隔壁的趙四一家啊隻有五口人,分了兩百五十畝地。他總感覺趙四以後會來搶他家的地。
樹苗活了,就是最好的標記物,石碑還會被人挪動,但是樹苗不能動。
有一句話叫人挪活,樹挪死啊。
宋老三是真的能乾,他從自家的林子裡搞到了不少好木料。白天開墾田地,晚上做木匠活。
板凳、桌椅、床鋪,甚至是木頭勺子、鏟子。
他將這些東西賣給周圍的移民,大家現在剛剛搬來都沒有什麼錢。
不過沒關係,宋老三允許他們賒賬,也可以用東西來換。
一個夏天過去,宋老三已經成為村裡最有錢的那一戶了。
家中的兩匹馬變成了三匹。有一匹小馬是人家換給他的。
八歲的三兒子經常抱在小馬的馬背上練習騎馬。
在這裡夏季炙熱的陽光之下,田裡的莊稼漸漸成熟。
幾個小一點的孩子,每天都要到紅薯田中去采摘薯藤喂豬。
這些歐洲白豬還是當初那些白人移民帶來的,比宋老三老家的黑豬生長速度要快多了。
宋老三一點都不疼惜自己的孩子,他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吃苦,宋家先祖就是因為出了一個懶漢,才最終家道中落。
所以宋家七個孩子,除了剛剛學步的老六,還有繈褓中的老七,全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天是收稻子的時候。
宋老三找了三個最大的稻穗,又弄了一碗餃子、一碗饅頭、煮了一個羊頭。
這些東西擺在田埂上,形成了一個祭台。
祭台對著正西方向。宋老三手中拿著三炷香,對著西邊拜了三拜。
“列祖列宗保佑,不肖子孫宋老三背井離鄉,來到異域,無法守在祖先身邊,但是宋老三一定勤儉持家,讓我宋氏在這東方省開枝散葉。祖先保佑,年年豐收,歲歲平安……”
宋老三念念有詞地禱告一番,才跟著身後的妻子、兒女大聲喊道:“開鐮了。”
一家人開始排成一排向前割去。
半天時間,兩畝水稻就全部收割完畢。
稻穀被搬到曬場上來。
因為擔心有野獸來偷食。
宋老三晚上特意在邊上搭建了一個棚子。家裡的那把前裝線膛槍也被他抱在懷中。
在本土,普通民兵還隻有燧發槍。但是北美這裡的移民,每家卻發了一把線膛槍。
他雖然是木匠,但是槍法不錯,前段時間在自家的紅薯田中打了一頭野豬。
北美這裡本沒有野豬。這裡的野豬其實都是早期移民帶過來的家豬。
所以這野性不是太強,打起來省力多了。
移民們對這裡頗有好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裡的獵物真的多。
曾經有一支鹿群從河流的上遊跑來,沿途的村子組織了上百人前去圍獵。
因此,這幾個月以來,家裡麵沒少吃肉,幾個小子的個頭長得蹭蹭快。
宋老三一個人坐在棚子裡,眼睛看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