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八章 咱們也買_怒海覆清1852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怒海覆清1852 > 第九九八章 咱們也買

第九九八章 咱們也買(1 / 2)

不僅僅是拿三有這樣矛盾的心理,英國人、美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

滿清是虛弱,也更容易控製,但是滿清的政策太過保守了,每年進口的東西少得可憐。

華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

董良本就想要通過這樣的貿易來促進華族的改革。

比如對糧食和棉花和糖的進口,並非是因為華族生產不了這些東西。而是因為華族想要大規模地移民,緩解內部的土地矛盾。

同時也增強華族對邊疆地區以及海外領土的控製力。

而移民工作消耗最大的便是這些移民的生活物資。

這些人要參加移民就要有一段時間無法生產,這段時間必須要由政府給予補助。

要不然,這移民就變成了流民,勢必會造成人口的流失,同時也會降低百姓移民的積極性。

就像是沙俄數百年來對遠東移民,不過隻是建立了一些據點而已。原因便是他們無法保障移民的生存。於是他們隻能將罪犯流放到這裡。

結果也不是很好,流放犯的生存率實在太低,大部分人都死在了路上。

英國人向澳大利亞移民也大致上是這種情況。

華族的移民與他們完全不同。一方麵華族對地方上的控製能力比他們都要強。

另一方麵,華族給予了移民全程保障,讓他們在遷移的過程中能夠吃飽飯,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

到了移民目的地還能夠獲得比原籍更多的土地。因此移民普遍的預期都很高,通俗來說就是他們都有盼頭。

正因為如此,華族才能夠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了北美的百萬大移民計劃。

英國人經曆了兩百多年,才將澳大利亞的白人數量增加到八十幾萬。

差不多的距離,華族一年時間就做到了。

這說明華族的這套模式是正確的。

當然了移民的吃穿住都要政府補貼,這可不是小數目。

華族內部的百姓還沒有解決溫飽,如果再將他們的糧食用來移民,顯然也是不行的,於是董良就通過進口來滿足移民的需要。

正好華族每年也會出口大量商品,需要用進口來平衡順差。

這一點,滿清朝廷是不會做的,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官府還是貿易商人,他們賺到了銀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存起來。不管是存到錢莊還是鑄造成銀冬瓜放到地窖中。

隻有董良這個來自後世的人才會明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富。

印加帝國儲存了那麼多的黃金白銀,不還是被區區一百多西班牙人給滅了國嗎?

這些人金銀如果不用的話,那麼它們能夠給國家帶來什麼好處呢?

對於董良這樣大手大腳地花錢,華族的高層到現在都還有人不理解呢。

他們都認為,在國家政通人和的時候就應該多多攢錢,以備不時之需。

要是沒有文景之治攢下的錢,漢武帝拿什麼去滅匈奴呢。

隋煬帝搞大工程,四處征戰,將隋文帝攢下的錢糧全部花光了,這才導致隋朝的滅亡。

這些都是史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的內容。

但是董良一直在跟他們講,一個國家的財富不在國庫,而在百姓的創造能力。

糧食能保存多少年呢?隻要整個國家的耕地總量,能夠保證生產出來的糧食足夠所有的國民食用,那麼百姓就不會凍著、餓著。

而華族通過移民,極大地增加了整個國家的耕地總量。

同時通過本土土地承包製,保證了自耕農的比例。

這才是國家穩定的基石啊。

現在通過進口糧食,提升的是自己的糧食生產能力。進口鋼鐵,可以快速提升華族的交通狀況。

而這種進口活動還能夠幫助華族穩住歐洲列強。

等到華族積累到一定程度,便不會再怕他們,到時候,華族的新土地開發出來了,也就無需再繼續進口。

華族曆史上的王朝更迭,根源不還是在土地上嗎?

以前的王朝都是將人給殺掉一部分,從而重新獲得平衡。

但是董良不想這樣,他要通過增加土地的數量來重新獲得平衡。


最新小说: 被逐出豪門後,我靠算命成首富 修羅場日記INFP也要當白月光 重生歸來踹渣男,再寵女兒一百年 快穿背景板,掌握一見鐘情技能後 末世囤貨:我無敵億點,你眼紅啥 大哥愛吃醋,佛係主播被迫端水 神之聖君 末世團滅後,我征服了女主後宮 遠星錄 崩鐵:背負救世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