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在上戰場之前,不要隨意對敵人的實力做出武斷的評估。華族海軍比我們更早使用鐵甲艦,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一係列勝利,必然有其特長。”
邁克爾·西摩爾爵士不介意給自己的侄子來上一課。
愛德華是西摩爾家族新生代中最有希望成為海軍元帥的接班人。
作為一個海軍世家,西摩爾家族必須要做長遠的打算。
這次遠征在很多人看來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坎寧爵士甚至建議西摩爾放棄休整,直接對華族海軍發動攻擊。
在對方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消滅其位於南中國海的第一艦隊。
第三艦隊有些神秘,英國人並不確定其部署在什麼地方。
因為第三艦隊經常會進行遠洋訓練,一會兒跑到呂宋群島,一會兒到關島。
除了消滅西班牙海軍一戰透露出的情報之外,這支艦隊似乎對外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不過西摩爾爵士並沒有接受坎寧爵士的建議。
坎寧爵士有自己的目的。這次印度殖民地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雖然暫時壓製住了義軍的擴張,但是一場大瘟疫,殺死了加爾各答萬分之一的人口。
加爾各答的工商業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很多商人都跑掉了,工廠留給管事管理。
但是瘟疫讓工廠中的工人不足,原材料的產地也遭到義軍的破壞。
現在英國人的紡織廠中都沒有足夠的棉花來開工。
東孟加拉管區甚至已經完全落入了聖戰軍的手中。
聖戰軍也不好受,他們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因為東孟加拉地區的人口稠密,河流縱橫,最為適合瘟疫的傳播。
普蘭說瘟疫是神的懲罰,他們帶領起義軍將英國人給趕走,就是在為自己贖罪。
但是瘟疫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不僅僅如此,因為起義軍的聚集。
這場瘟疫反而更加的嚴重了。
一直到了七月份,也許是人都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各地的瘟疫才逐漸的減少。
西摩爾也知道加爾各答的瘟疫。
雖然坎寧聲稱瘟疫已經被控製。他依然沒有率領艦隊殺過去。
增援的陸軍也全都在西邊的孟買登陸。
“凱佩爾上校,你先帶領一支分艦隊去星家坡港,配合東印度艦隊對華族的海軍展開偵查。”西摩爾爵士喊來了“黑王子號”的艦長凱佩兒爵士,他準備先派一支先頭部隊過去。
這樣更加穩妥一些。
西摩爾想將艦隊全都維護保養到最佳狀態再去找華族海軍的麻煩。
凱佩爾爵士領命出去。
西摩爾坐在司令艙中,思考起這次出征華族的計劃。
華族海軍第一艦隊駐守在山口洋和坤甸港,正好堵住了馬六甲海峽的東側出口。
艦隊要想去威脅華族的本土港口就必須將這支艦隊給消滅。
第一艦隊的主力是八艘老式風帆整齊混合動力巡洋艦,我是木殼結構。
也有的加裝了熟鐵裝甲。另外據說還有四艘新建鐵甲艦。
還有一些木殼巡防艦,據說速度很快。
但是這些戰艦隻要進入東方艦隊的射程,就跟東方的瓷器一般脆弱。
據說其第三艦隊還有八艘鐵甲巡洋艦。
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華族人將所有的鐵甲巡洋艦全都集中到一起去。
也不知道這些華族人到底建造了多少鐵甲艦。
這個國家也就剛剛成立數年時間而已。
他們甚至能夠向普魯士和奧地利出售小型鐵甲炮艦。
那麼他們自己究竟又保有多少呢?
作為一個出色的海軍統帥,一定要將一切戰敗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
所以他需要派出分艦隊,先去偵查華族海軍的情況。
他要確定華族第一艦隊擁有幾艘那種三千多萬的裝甲巡洋艦。
確定對方沒有突然消失。
要是這些戰艦突然不見了,那麼華族一定就醞釀著什麼陰謀。
東方艦隊的規模如此之大。
華族是不可能不知道這支艦隊的蹤跡的。
所以他在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必須要以華族知道其存在為前提。
偷襲戰術是行不通的,也沒有必要。
英國人的艦隊還沒有到,但是華族的幾個對外開放口岸就已經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
上海灘的自貿區,大量駐留在這裡的英國人接到他們領事的命令離開了。
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洋人也跟著離開。
誰也不想被殃及池魚。
華族對這些人的離開不置可否。
八月十日,董良在華族日報上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
文章的標題是《曆史證明,任何敢於對華族開出第一槍的敵人都以失敗告終》。
這篇文章豪氣萬丈,充滿自信。
華族民眾也越發的肯定華英之間將爆發一場大戰。
而這場大戰必然在海上,因為英國人根本就沒有能力在陸地上對華族發動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