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一千五百噸左右的戰艦,將作為馬尾船廠首批建造的戰艦,這次將同時開工五艘。
另外一種準備大量建造的是噸位在五百噸左右的“蚊子船”。
這是一種近海防禦炮艇,采用倫道爾式炮艇的設計理念,小船扛大炮。
實際上是一個移動的海上炮台,配合海防要塞上的炮台,防禦敵人艦隊的進攻。
這兩種戰艦都是華族目前的技術可以建造的。
萬次郎手中正在研究的圖紙卻是一種嶄新的戰艦——鐵甲艦。
“元首,這種新式鐵甲艦在性能上將超越現在所有的戰艦,它才是我華族海軍的未來。”見到董良的時候,萬次郎一臉的崇拜。
他手中正在研究的戰艦設計都來自於董良。
包括之前的那艘即將完工的鐵脅木殼戰艦。
在他的眼中,元首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造船大師。
“萬次郎,要以最快的速度將這種戰艦造出來,同時又要做好實驗驗證,絕對不容許出現差錯。尤其是在工藝上,這種戰艦對設計師是全新的挑戰,對工人同樣是一次挑戰。”
鐵甲艦的關鍵工藝就是鉚接工藝,早期鐵甲艦通常使用鉚接而不是焊接。
董良也沒有能力直接上焊接加模塊化設計。
而鉚接工藝對鉚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華族想要上鐵甲艦項目就要培養一匹熟練的鉚工。
有了這批工人,華族今後在鐵甲艦建造方麵將步步領先。
董良又去了一趟閩侯縣的鋼鐵廠建造工地。
無論是鑄造蒸汽機還是建造戰艦、鑄造火炮都離不開好的鋼材。
這個時代,英國人的煉鋼技術一家獨強,其生產的鋼才以強度高、可塑性強而聞名。
正是借助於此,阿姆斯特朗火炮工廠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火炮生產工廠。
而後世大名鼎鼎的克虜伯,此時還名聲不顯。
董良之前就通過琉球的商品交易所進口了一批英國鋼。
確實是比他一開始用土法煉出的鋼要強。
不過董良已經複原出了平爐煉鋼技術,華族具備了大規模煉鋼的條件,加上發現了閩侯鐵礦這座優質鐵礦,可以預見不久之後,華族就會有大量的優質鋼材。
接下來他還要完善後膛炮的鑄造工藝。
華族準備在福建展開一次技術革命。為董良向全國進軍創造必要的科技條件。
完成了對工廠的視察,董良回到元首府開始會客。
首先見到的是容閎。
董良對這個留學生非常感興趣。
華族現在也以琉球國的名義派出了一些留學生。
但這些人都才剛剛出去。
而容閎這個人已經在海外完成學業。
隻不過容閎學習的是人文學科,董良現在更缺的是技術人才。
不過在與容閎交談之後,董良確定自己這次是撿到寶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