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族取消了農民的貨幣稅收,這是一項良政。
農民的大多數收入都來自糧食生產。
但是糧食的定價權在商人的手中。
農民要賣了糧再交稅,這樣就受到了兩次盤剝。
她在生產大隊看到用白色石灰在牆上寫的標語“包產到戶,營收自負,上交官府的,留足大隊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這樣就能夠給百姓更加穩定預期,大家勞動的積極性自然高。
生產大隊還有一個功能就是組織隊員在農閒的時候維護本村的道路和水利設施。
要是官府組織的大型工程,則需要采用雇傭的形式。
華族對基層的控製能力非常強。
她總是不自覺地將這一製度與太平軍的男女分館製度進行對比。
很顯然,華族的這種製度更加的人性、自由。
同樣能夠達到快速動員的效果。
要知道華族在每個生產大隊都建立了民兵中隊。
華族現在治下的人口將近一萬萬,從理論上來說,董良就是拉出上千萬的軍隊都有可能。
董良在東番島做調研,跟在他身後的傅善祥也在調研。
她更加深入地認識了華族。
本來她隻以為華族的武力強大,武器先進。
沒想到華族最強大的竟然是製度。
對了,就是製度。
這一套從下到上,高效運轉的製度,讓華族能夠迅速地獲得戰爭所需要的資源和兵源。
“元首,北圻詳細的戰鬥報告已經出來了。”傅善祥拿著一摞材料走到了董良的跟前。
占領河內的消息之前就已經發過來了。
現在來的是作戰報告,裡麵涉及到論功行賞。
考功部已經都擬訂好了名單,包括一些主要立功人員的事跡材料。
這些都需要董良親自拍板決定。
董良從傅善祥手中接過報告的瞬間,看出傅善祥的表情似乎是有話要說。
這個女人是個喜歡思考的,也喜歡問問題。
前幾天帶她出去考察,每次回程的時候都要回答她很多問題。
不過董良要先看報告,傅善祥隻能先忍著。
“安南縱隊新編第七支隊,小隊長劉永福提請絨裡特等功。”
特等功一般隻給那些犧牲的立功戰士。
這個劉永福還活得好好的,今晚給他報的特等功。
董良好奇地打開劉永福的事跡材料。
乖乖,這個人還真是有福氣啊。
先是一個人去執行爆破任務,製造了山體滑坡,將敵人的一個堡壘給埋了,接下來又親手生擒了北圻經略使阮登楷。
最後在進攻河內的時候又是第一支入城的隊伍。
他還帶隊還繳獲了一個藏書樓。
據說裡麵的書單傳到福州之後。
福州大學堂和廈門大學堂都第一時間派出自己最得力的教習趕過去。
董良不知道具體是哪些書,想必是一些絕本吧。
“此人戰後調入總參謀部擔任見習參謀,同時辦理中州書院戰術指揮專業入學手續。”
董良總感覺劉永福這個名字很熟悉。不過這種喜氣的名字隨處可見,遇到重名的人也不足為奇。
不過這樣一個有福氣的人必須要用好。讓他的福氣為華族做貢獻。
至於趙烈文的作戰部署,那就是典型的蛙跳戰術。
這樣的戰術最適合用在安南這樣的狹長國家。
趙烈文指揮作戰,確實有一套。
不過這段時間,趙烈文指揮的戰鬥有些多了。
這樣並不有利於護衛軍的健康發展。
北圻的戰鬥結束之後,董良準備趙烈文回到廣西前線,部署對西南的戰役。
江西將交給林嶽的兩個支隊和林文察的贛州縱隊負責。
董良準備在這裡再設置一個前敵總指揮,由林嶽人任司令員,林文察當參謀長。
當然了,他們各自原本的職務還不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