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的北口有一個大村莊名叫石佛村。
村裡麵供著一尊石佛,年代久遠,當地人都說不清楚到底它什麼時候被人放在這裡的。
周圍的百姓平時會自發地前來參拜,據說非常靈驗。
鹹豐以及手下的兩萬大軍此時就走到這個地方。
清軍的前鋒哨騎放出去五裡遠,到現在還沒有消息傳傳回來。
鹹豐的馬車就停在供奉石佛的這座土廟前麵。
不過鹹豐從沒有想過要去參拜。
這種臟兮兮的地方不是他該去的。這種野佛也不值得他參拜。
這幾天鹹豐一直在反思自己禦駕親征是不是錯了。
他十九歲繼位,一直想要大乾一場。
他一直對於自己的父皇在位期間與洋人簽訂條約,割讓大清的土地感到羞恥。
可是事與願違,現在的大清已經窮途末路。
鹹豐不明白,情況怎麼會發展到這種程度。
原本太平軍起義,從廣西一路打到江寧,朝廷都沒有感到危機。
天下人還是覺得朝廷乃是正統,那些亂賊取代不了朝廷。
朝廷真正失去威信,是在海匪做大之後。
這群海匪仗著自己在海上的優勢,橫行無忌,占儘了便宜。
鹹豐心想,要是自己一上位就傾儘全國之力,整頓海防,發展海軍。
那麼這些海匪是不是就能夠被鎮壓在萌芽階段?
事實上,沒有那麼多如果,有些機會一旦錯過就錯過了。
也許這次真的要退到關外去了。
曆代先皇都在關外儲備了大量的財富,那裡也還保持著入關前的狀態,就是為了這麼一天。
那麼他用祖宗的那套辦法,能否守得住關外呢?
他也可以學習蒙元,退到草原上去。將草原和關外整合,農耕加上放牧,說不定將跟些海匪耗上幾年,他們還能再殺回來。
鹹豐也意識到了情況不妙。
這幾年,北方災害頻發,又開始像明末那般了。
失去南方的糧食接濟,北方自己就要亂起來。
從石佛到趙村再到濟寧城是一條沿著運河的官道,也就是鹹豐大軍現在走的道路。
護衛軍在趙村布防,雙方總要撞到一起去。
劉麗川正在檢查趙村南麵的護衛軍陣地。
此時江南縱隊在趙村的兵力在一萬五乾左右,完全能夠擋住鹹豐這支人馬。
事實上,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設置陣地。直接在正麵與清軍硬杠都可以。
但是護衛軍打仗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儘量將工作做在前麵。
趙村與石佛之間有一條小河,
一支不到百人的清軍馬隊剛剛偵查到這裡,士兵們將馬牽到溪邊喝水。
在大自然中,有水的地方往往是獵手和獵物彙集的地方。
清軍沒有多想,總覺得護衛軍應該都在濟寧攻城。
就在戰馬喝水的時候。
對麵的堤岸後麵突然響起了槍聲。
“轟轟轟……”還有幾枚擲彈筒投擲的榴彈在河灘上爆炸。
戰馬受驚四處逃跑。
坐在河灘上休息的清軍被打得措手不及。
雙方之間的會戰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
鹹豐手中的這支人馬都是京營的精銳,基本上沒有參加戰鬥。一直保持良好的建製和狀態。
這些驍騎營的哨騎還沒有來及上馬就被江南縱隊的戰士消滅。
他們上了馬是騎士,下馬之後還不如普通的步兵。
幾名逃回去的士兵將消息報給給皇帝。
整個行轅如臨大敵。不過既然碰到了護衛軍總不能不戰而退。
出擊可是皇帝下達的命令。
於是清軍大營開始列陣向前進發。偵查的騎士終於摸清楚了,一支海匪大軍在趙村南麵列陣等待。
一場護衛軍與滿清大軍在野外戰場上的對決即將展開。
這支清軍是滿清精銳中的精銳。
他們是否能夠在正麵擊敗一群他們口中的海匪呢?
鹹豐禦駕親征的這幾個月時間,一次都沒有去過徐州前線。
他甚至都沒有見到過所謂的海匪。
更不知道清軍在徐州城與護衛軍作戰是一個什麼狀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