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正月十八,日用品加工廠的工人正式返工了。事實上他們自己也呆不住了,在家裡就能收到沈黎派人來送到他們手裡的銅錢,還有工廠發的過年禮物,這太讓人心虛了。
甚至有的人家的長輩還追問是不是工廠賠了,沈黎開不下去了,鬨得有人找了沈黎問清楚情況才放下心來。沈黎的大方一直有目共睹,但是瞅著白得的錢,他們對沈黎開的日用品加工廠有了新的認識。這個加工廠出來的人的含金量更上一層樓了,家裡如果能有個在沈黎開的廠子裡工作的人,簡直是能吹好幾年的高興事。
這一日下午,沈黎製定了一張時間表,上麵有上數學課的時間安排,男女分成兩個批次。老師有他和客棧裡的老賬房,這樣的話,女子也可以來聽,不用有什麼風言風語。沈黎的鼓勵態度讓廠裡的女工躍躍欲試,誰說女子不如男自從她們能賺錢了,許多姑娘都打算招贅了,外縣的一些窮苦人家的小子,沒有彩禮錢,也沒有置房的錢,娶不到媳婦,就來清河縣碰碰運氣,看看多送幾次貨,能不能靠著顏值被廠裡的姑娘看中,然後招他們做夫婿,他們也能把戶籍轉到清河縣來,住在女方的房子裡。
清河縣對這個現象非常寬容,可能是因為原本在這個時代,對男婚女嫁就沒有特彆嚴格的要求或者講究吧,總體來說,民風非常開放。像沈黎這樣謹慎地隔開男女,有些廠裡後生的長輩甚至還覺得沈黎過於細致,將流程整麻煩了。沈黎笑笑,真不是他封建,隻是一旦風向變了,遭殃的就是女工們了,他得對女工們負責任。
女工們對沈黎的安排沒有什麼不滿的地方,她們可不願意和那些臭男人呆在一個大房間聽課呢,而且這麼多人聽課,也擠的慌。
一開始有兩百多人聽課,後來學了一堂課之後,隻剩下一百個人了。沈黎沒有感覺到意外,古人不適應阿拉伯數字相當正常,他也不會去強迫這些人學。
沈黎在一個空倉庫內置辦了許多桌椅板凳,跟現代的課桌差不多,沈黎自製了一個黑板和粉筆,雖然不怎麼好用,用來教板書不用特彆多的小學數學也夠實用了。
這一日下午,正好輪到女工們學數學,有兩個結伴而行的姑娘嬉笑著從田埂上走過,身上還挎著和沈黎同款布書包。書包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裝了什麼。
沈黎一看就知道那裡裝了什麼,他無奈道“兩位姐姐,就不必給我帶那麼多吃的了,我不是教書先生,不用給我束脩”
這兩個姑娘是家裡的嬌養的女兒,當初不顧家裡反對,非要來這裡做工,因為做出來的香皂味道新穎,樣式又好看,被沈黎提拔成組長,每天上半天工,另外半天研究新式香皂就好了,跟以前是一樣的工錢,而且每月還有新式香皂賺來的利錢的分成。還沒談婚論嫁,現在就自己買了鎮子上的一套宅院。她們家裡人自豪的同時,還對沈黎感恩戴德的,每七日都叫姑娘帶家裡的新鮮吃食給沈黎,表達感謝。沈黎決定教她們學數學之後,這種送禮物的頻率越發高了,還美名其曰“束脩”。
沈黎看著固執的姐姐們,隻好收下布包著的香甜的糕點。
因為送禮物,她們來教室上課的時間有些遲了。輕手輕腳地坐在窗戶邊的兩張課桌那裡,不幸卻被嚴格的老賬房發現了,立馬喊住她們,叫這兩個遲到的姑娘上黑板將黑板上的兩道兩位數加減法算數題寫完。
好在她們還算聰明,豎式工整地寫在黑板上,得出了正確答案之後,歡快地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老賬房吹胡子瞪眼,卻拿這兩個聰明學生無可奈何。沈黎定下的江湖規矩,學生答對了題目可以不用被罰站。
沈黎笑眯眯地看著這些女工上課,有些女工年紀已經大了,卻還願意學這些新東西,真的很不容易。她們早年受過苦難,如今因為沈黎脫離困窘的境地,對沈黎的想法可以說得上非常擁護了,先前是怕沈黎心血來潮想當先生,過過教書的癮。可是真正學了之後,她們中大多數人都覺得從前堵住的腦子現在靈清了不少,這真是新奇的體驗。她們做完肥皂,也不用一個個數了,直接一個箱子裝一樣數量的肥皂或者香皂,然後挨個加起來就行。
有個女工,更是在學完兩位數加減法之後哭出了聲,“我說怎麼嫁妝少了這麼多,我跟那畜牲和離之後,他故意用算盤蒙我,隨便算了個假數字給我,我還以為是我自己記錯了”
她學完之後帶著嫁妝單子,和離契書,叫狀師幫她狀告前夫,最後居然還拿回了少了的嫁妝。
女工們一看,學數學還有這等好處當初不願意學的姑娘們又重新回到課堂,雖然基礎沒有打好,問問那些厲害的姑娘媳婦,還是可以趕上來的。
沈黎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到底對不對,這樣的實用主義,確實有些辜負了鑽研數學的美妙過程,但是在古代想學到這些,是不可能的。隻能粗暴給出結論,然後讓大家運用到生活去。
沈黎覺得自己可能是種下了一顆不知道是好是壞的種子,可是沈黎並不後悔,畢竟數學對以後科學的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現在埋下這門科學的種子,將來興許可以收獲一棵大樹。
這種新奇事物的傳播總是迅速的,當一個工人回家炫耀起了自己學到的東西,還能運用得如此嫻熟,大家都會對此感興趣。那些沒有學數學的工人,年紀小些的直接挨了家裡長輩的毒打,“你居然不學人家沈郎君把這麼好的本事教給你,吃飯都喂到你嘴邊了你都不吃,你是個傻子才不學”打得嗷嗷叫,第二天他們就愁眉苦臉地告訴沈黎,他們熱愛數學,想回到課堂學習。
沈黎也頭疼了,因為許多人聽說學會沈郎君的本事之後,連算盤都不用就可以算賬了,也想來聽課,於是沈黎閒著的時候,就會到客棧門口,給那些向往神奇的數學的人上課。
於是往來的商人看到沈黎在客棧門口,往古怪的黑色木板上寫著奇奇怪怪的符號,要不是認識沈黎,還以為自己走錯地方了呢沈黎有時候也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總覺得是一群漢服的愛好者圍著自己學數學。
有些商人,對算數異常感興趣,沈黎就多教了些,把乘法口訣表寫在黑板上,然後簡單解釋幾句。商人常年和數據打交道,一點就通了,紛紛對這口訣讚不絕口,甚至坐在馬車上返程還在默背這樣的口訣。經過他們的口口相傳,這套運算方式已經被許多人所接受了,就連皇帝都有所耳聞。
宣帝在一日早朝,將這個算法讓人展示出來,所有大臣都沉默了。這麼好用的算法,居然出自孩童之手,實在讓人羨慕又嫉妒。沈黎如今還小,等他長大了,又能有何等成就
宣帝當即決定加強邊關的防禦,一夜之間征集徭役的人,將城牆加得更高更厚了。沈黎此人,隻能在大昭,不可出關。宣帝甚至有些後悔為了考驗沈黎,叫沈黎去燕回鎮當縣令了。隻是君無戲言,他無法更改。
大臣們對這樣的決定毫無異議,更沒有人批判宣帝好大喜功,杞人憂天。畢竟他們也不知道宣帝到底是防著外麵的危險會傷害到沈黎,還是害怕沈黎會從去往關外。
太和十年,沈黎十三歲,先前預測的五星聚合已經在這年發生。陛下早就派人將官印給他,他和其他上任的縣令不一樣,他的上任是陛下親自安排的,所以簡化了許多流程。
這一年和以往幾年似乎沒有任何不同,沈家村的村人靠著侍弄莊稼,做做小生意,去沈黎開的日用品加工廠當兩天臨時工,每年就能餘不少錢。鎮子和清河縣的房價都漲了許多,有聰明人早就買了兩套宅子,這樣的人家已經是小富之家了。
造紡織機的工廠還是屬於沈黎的私產,經過短短五年,這家工廠已經擴建了兩倍,給清河縣和周邊縣城的百姓了很多工作崗位。以前的劉縣令早就升職調走,去汴京府城當值了。沈黎和新縣令相處得也很不錯,畢竟新縣令覺得能來清河縣當縣令,就跟升職差不離了。籠絡好納稅大戶,不犯大錯,最後都能小小地往上走一步。
再說,沈黎畢竟是半隻腳踏上官途,還被陛下看好的年輕人,他此時不交好,等沈黎二月上任再往北地寄信交好嗎
沈黎在這段良好的關係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張去往燕回縣的精準地圖,還有關於燕回縣的相關書籍。沈黎翻開這些地方史書一查,這些記載有些非常詳實,歪歪斜斜地還有些備注,他橫豎都是要去燕回縣的,仔細看了幾天幾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幾本都寫著一個字是窮
沈黎知道燕回縣窮,但是不知道燕回縣大半的男人還有懶這個特質。懶到那個地方的稅收,基本是靠著女人撐起來的,那個地方的女人,不是下田地乾活,就是做皮肉生意。沈黎看完後不由得冷笑,這種懶人紮堆的地方,窮也不意外。乘著還沒有去燕回縣,現在就開始想想怎麼整頓吧,不把精神態度擺端正,再搞事情也搞不起來這種地方的經濟。
不過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燕回縣在北地,北地什麼都沒有,缺少雨水,土地貧瘠。再往北走,就是大片的草原,胡人在那裡放牧。燕回縣的麵積很大,是清河縣三個大,但是人數卻和清河縣持平,清河縣這些年的人口,在穩步增加,如今已經有兩萬五千餘人。燕回縣這幾年的人口,已經呈現負增長了,這在講究多子多福的古代簡直算是個奇葩地方。
沈黎將資料看完,抱起虛歲七歲的弟弟,“小言,我們要去燕回縣了,你去不去”
沈言眨巴眨巴水潤潤的眼睛,用小胖手抱著哥哥的脖子,“去,哥去哪兒我去哪兒。”
沈黎逗他,“不是什麼好地方,那地方好窮,你最喜歡吃的東西那裡一樣都沒有,你還去”
沈言氣呼呼地道“哥你是不是不願意帶我去你為何要去窮地方”
“你乖一點,不要再欺負萌萌,我就帶你去。反正你哥我,肯定是要去的。哥要去那裡當官了,以後要戴縣令戴的帽子了。”
沈言一直很稀罕縣令頭上戴的插上鳥的尾羽的官帽,聽到他哥居然也能有這樣的帽子,眼睛裡麵的羨慕簡直要溢出來了。沈黎看到這娃居然想流口水,立馬把弟弟拎得遠一些,用棉布擦一擦這小屁孩的臉。
沈來秋一進來就看到哥倆在玩“你擦我躲”的遊戲,見怪不怪地轉身去庫房了。他現在忙得很,得早些收拾好細軟,等著沈黎找好鏢局的人送貨,然後他們一家就撇下這裡的廠子,去燕回縣了。倒也不能說撇下,沈黎這些年也培養了許多骨乾,有他們在,再托付族長和村長幫忙照看一下,工廠的運行應該沒有問題,而且沈黎他爹計劃半年回來查看一趟,沈黎將可能發生的問題都預測到了,隻要沈來秋照著做,一切都能處理好,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關掉廠子罷了。
沈來秋一家並不缺錢,廠子不開頂多是有些遺憾,少了許多進項,可是不至於傷到根本。
沈黎在燕回縣的任期大約是三年,這三年都得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過,沈來秋和餘氏心裡其實很彷徨。他們骨子裡是安穩的人,不願意去彆的地方奔波。
可是沈黎跟他們不一樣,他是一個年輕人,按照沈黎的話來說,他就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沈來秋不願意阻止沈黎往前走的腳步。更何況陛下看重他兒子,沈來秋再怎麼反對,都無法改變沈黎即將去做官的事實。更何況,沈黎心裡是願意去燕回縣做縣令的,年輕人,總有許多讓長輩們都羨慕的衝勁。
在外人看來是個可靠人的沈黎,在沈來秋和餘氏眼裡,還是一個需要照顧的孩子,所以,一家人都陪著沈黎去燕回縣是最好的選擇,左右沈言大了,也不必害怕奔波,他們隻需要收拾好一切,跟著沈黎一直往前路走就好。
作者有話要說換地圖了。感謝在202001201:45:5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俞夏未滿、27977674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爪子5瓶;美女二分之一2瓶;一隻大柑、昕寧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