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楊銳還得防著彆人的論文造假,又或者被某某人舉報。
101nove.come就夠楊銳引人矚目了,召集人手續做論文也是必須的工作。
再者說,做論文也不一定要用抄的。同樣是做實驗,同樣的結果,經過不同的分析,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
比如200年前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生福斯,就浪費了自己辛苦得來的實驗結果。
首先要說他的辛苦。
為了證明黃熱病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染,福斯選擇了在自己身上做實驗,他首先在自己的手臂上切開了一個創口,並在傷口敷上了黃熱病人的嘔吐物。
雖然有點惡心,但他平安無事。
於是,福斯在身上切開了20多處傷口,皆如此處理,依舊是平安無事。
實驗繼而一發而不可收拾。
黃熱病人的嘔吐物被福斯同學滴在了自己的眼睛裡,還被用火烤以吸入蒸汽,還被烘乾壓縮咽了進去,最後,黃熱病人的嘔吐物被博士生福斯生吞了下去。
論一坨嘔吐物如何被玩壞,應該是福斯同學所做的實驗的副產品。
當然,作為一篇博士論文,即使是200年前的博士論文,也不能如此簡單。
於是,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液和尿液也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了福斯同學體內。
經過如此辛苦的實驗過程,福斯得出了結論黃熱病隻在熱的或溫暖的環境中出現,遇冷則停止傳播,在零攝氏度以下不會傳染。
這篇文章和結論讓福斯拿到了博士學位,但就像是大多數博士論文一樣,這樣的結論,幾乎沒有實際上的價值,而他對醫學和生物學的影響也微乎其微,除了令人驚詫的辛苦。
其實,福斯距離名垂青史也隻差了一步。
100年後,會有其他人證明,黃熱病是由蚊子傳播的。
福斯的辛苦毫無價值。
他應該對實驗結論多做些分析的。
楊銳在做實驗方麵,基本沒什麼優勢。研究生期間的係統訓練,還有近兩年的高強度練習,的確提高了他的實驗能力,但也就是比平均值高一些,距離天賦超群的實驗員的距離還遠著呢。
但是,數據分析是一項很有意思的工作,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是哪些特質,令人得出數據背後的結論。
得出結論的過程無從考察,但隻要邏輯清晰,同樣的實驗得出更好的結論就是水平問題了。
在這方麵,楊銳有的是心得體會,最起碼,他知道往哪邊去分析。
一篇實驗計劃很快就寫好了。
楊銳將之交給賀全貴,道“你複製一份給唐教授,需要的儀器和試劑也都寫在裡麵了,能申請的幫我申請下來,不能申請的再告訴我。”
做這樣的實驗,自然是不用自己掏錢的。
賀全貴一口答應下來,又看了一眼,問道“要用到計算機這個我沒有申請過。”
“找學校,沒有的話,我來想辦法。”楊銳一點都不擔心拿不到儀器,最起碼,他的華銳實驗室裡有的用。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