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北方聯合藥業換了一茬領導,卻顯的波瀾不驚。
原本,北聯就是幾所醫藥公司合並出來的,乾部們又經過了黨校的洗禮,能順利走回來的都是驚弓之鳥,都乖乖的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餘熱。
工人們本身對高層的變動是很八卦的,奈何戚樂章這一波領導並不親民,後換上來的董策等人亦是低調的可以。
結果是工人們隻知道領導換了,甚至不知道換上的是長什麼樣的。
萬多人的工廠,也的確是大了些。
以往的工廠,工人們互相之間都知根知底,有的甚至是祖孫三代在一個車間裡工作的,與其說是國家工廠,不如說是工人們的後花園。現在合並起來了,儘管都是些互相聽過名號的工廠,有些人說不定還有姻親關係,可畢竟是隔了一層,大家也就沒有以前聊的那麼暢快了。
有做慣了國企工作的,跟著董策來的下屬,這時候就很擔憂的找上董策,說“一紙通知難成同誌,董經理履新,咱們還是做點大動作吧。”
董策立即嚴詞拒絕,並道“新藥沒有研發出來以前,所有人都要繃緊弦來,再大的動作,也要以新藥研發為第一。”
這個對話不知道怎麼傳了出來,就在工人們之間討論了起來。
沒過幾天,還有醫療衛生報和化工報的記者找上門來,並做了采訪。
於是,董策總經理的話,就此流傳了出去。
或許是有心人推波助瀾,或許是自然生長,幾天的醞釀之後,幾家說了名字也許會被鎖章節的雜誌也放出了深度采訪。
董策總經理的名氣,竟然一下子就起來了。
以研究為企業的方向
支持而不乾涉技術開發是我們的信念等文章,一下子在企業界給火了起來。
這一方麵是有諾獎的因素加成,另一方麵,就是完全出乎各方預料的社會需求了。
廠長的職權也應該有多大,這個話題,在80年代的企業界,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深入討論的。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就可以的話題。
一家工廠,首先是有一名廠長,一名書記的。
聽廠長的還是聽書記的,對一間工廠來說,就意味著誰是領頭人了。
換在軍隊裡,黨指揮槍的改革,可謂是意義深遠。
蘇聯人很早就嘗試過廠長製和書記製了,中國跟著搞了一廠製,也就是徹底的廠長負責製,但在87年的時候,誰來負責,依舊是件很不明了的事。
希望能找到一種好辦法,並推行全國的想法,更是阻礙著廠長和書記們去掌管自己的工廠。
董策看起來像是知道什麼的樣子,一下子就吸引了相關產業者的注意。
如今的國企,是一個很龐大的存在,簡單來說,此時的中國一共有四類人,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農民和國企工人。
能夠被任何一類人關注的事件,都不是小事件,更不要說,現在還是國企改革的高峰階段。
離子通道實驗室的研究,也因此被推到了眾人的視線中。
隻幾天的時間,就有記者尋到了北大,埋伏在楊銳必經之路上,一躍而出,帶著攝像師,快速采訪道“楊銳先生,聽說你們計劃用3000萬美元用來研製一款藥品,是這樣的嗎”
不用任何人提醒,帶著紅光的攝像機,也說明記者不是好惹的。
楊銳都不用要求看記者證,就知道對方是正牌記者。
普通的冒牌記者,是租不起攝像機的。
不過,楊銳還是要求道“你是記者嗎能給我看你的證件嗎”
用打岔的時間,楊銳就整理起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