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從皇宮出來,剛回到長公主府就被長公主命人叫進了主院。
宣平來到主院正廳時,隻見長公主麵無表情地坐在主座上,旁邊還坐著林啟和林言父子倆。
這父子二人本來在各自辦公,長公主派人急匆匆地來傳話,讓父子二人去長公主府商議宣平與安王的婚事。
消息來的太突然,父子二人都愣住了,反應過來後將手頭上的事移交給下屬,急急忙忙來到長公主府詢問。
聽長公主講述了事情經過後,林啟就急了:“一個女兒家自己上喜折擇夫,這算怎麼回事,這丫頭被慣得真是無法無天了。”
“自己擇夫怎麼了,陛下允了的,我當年也是自主擇夫。”長公主聽林啟說女兒的不是,當時就火了。“不過也是,我當年自主擇夫選了你,結果就把自己坑了。”
“那她也不能選安王啊,暴虐嗜血,而且從回京後的表現上看隻怕也是個心大的。我林家是要扶持正統太子的,怎能與有奪位之心的皇子結親。”林啟不敢再說女兒,轉而說安王。
“你彆忘了,宣平姓藍,你們林家的破爛規矩與她有什麼關係。宣平出生時沒能入你林家族譜,長大成名後你林家私自加上的名字本宮可不承認。”長公主出言懟林啟。
林啟不再說話了,當年的事確實是林家沒理,是他對不起長公主母女。
“林啟,我告訴你,你以後不許再幫太子,在前兩天的賞花宴上,他居然給寶兒下藥,想強逼寶兒就範。你這個做父親的不能再幫欺負你女兒的人。”長公主說。
“什麼,寶兒沒事吧,你們怎麼不早告訴我呢?”林啟急了,宣平也是他的掌上明珠。
“幸虧寶兒冷靜,自己脫險了。告訴你有什麼用,你能去找太子報仇嗎?”長公主氣哼哼地說。
“父親,寶兒為解藥性跳進了湖裡,多虧安王看到及時將她救上來,並派白世子去找到我,又冒險進屋救出了墨香。幸虧安王處置得當,若是耽擱了時間被其他人發現此事,寶兒的名譽就毀了。”林言趁機給安王說好話。
“就算這樣,我們從彆的地方報答他就行了,也不能把寶兒嫁給他啊。”林啟還是不想寶貝女兒與殘暴的安王結親。
這時宣平正好來到廳內,聽到了父親的話:“女兒選安王不是為了報恩,更多的是為了利用安王來擺脫太子的糾纏。”
“寶兒啊,這世間好男兒多的是,你乾嘛非要想不開入皇家的。”林啟勸道。
“太子行事下作,縱然我嫁人了他也未必會放過我,嫁給其他人隻怕會給其家族帶來災禍,成為他的兄弟媳婦,他總會收斂一二。”宣平道。
“那也可以選九殿下啊,九殿下溫潤如玉,與你向來關係不錯,你嫁過去不會受苦。安王殘暴不仁實在不是良配啊。”林啟就是看不上安王這個人。
“九表兄向來淡泊權勢,太子知道他沒有威脅所以從不找他麻煩。我總不能將他拖下水啊,況且他與梅雪互相有意。而安王就不一樣了,無論有沒有我,他和太子都已經是敵人了。”宣平說道。
“世人皆知是你跟在太子身後出謀劃策,幫太子排除異己,安插自己人。有些事你不知道,這幾年大權在握的太子沒少給安王使絆子。在外人眼裡這都是你給太子出的主意,你嫁去安王府,那些跟安王在邊關出生入死的人報複你怎麼辦?”林啟擔心女兒在安王府的處境。
“這些事我還真不知道,想來太子明白我若知道此事必會阻止他,所以一直在刻意瞞著我吧。太子身為儲君居然為難護邊守土的將士,這不是自毀長城嗎?”宣平感到不可思議,“難怪那些副將對我的恨意壓都壓不住。”
“這兩年你沒插手太子的事,所以你不知道,太子這兩年行事越發不擇手段了,可能是安王破格封親王一事刺激了太子,讓太子感受到了威脅。”林言給宣平解惑。
“安王常年在邊關,太子拿他本人沒辦法,隻能在糧草和兵力支援上拿捏安王。去年平寧關一戰,太子先是命人克扣糧草、以次充好,又命援兵比預定日期延遲了兩天才到,導致安王慘敗,犧牲了九萬多將士,後麵又連丟三州。這是安王從軍以來敗的最慘的一次。”林言對太子也早就失望了,所以才會在安王第二次救宣平時,決定以後放棄太子,轉而幫安王。
“世人都說是安王貪功冒進才導致慘敗,原來竟是太子在從中作梗嗎?”宣平很驚訝。
“按安王的作戰計劃,他親自帶十萬士兵為餌吸引敵人到山穀中激戰,一日後安遠將軍錢誌將帶二十萬大軍前來支援,前後夾擊此戰必勝。可太子先是命人在十萬大軍所攜帶的乾糧中動手腳,又命錢誌延後兩日才到,十萬大軍餓著肚子與四十萬胡兵激戰了四天三夜,最終援軍趕到時活下來的不足萬人。”作為一直跟隨在太子身邊的人,事情發生後林言很容易就打聽到了真相。
“太子殿下竟然會做出這種事,真是被王平那個奸佞小人帶壞了,當年寶兒為他謀劃時,太子殿下什麼時候做過這等禍國殃民的事。”在林啟看來,太子隻是被壞人蠱惑了。
“若太子本性純善,就不會允許王平跟隨在他身邊了,當初寶兒與王平意見相左,是太子自己選擇了支持王平,還讓寶兒遠離政事,意圖把寶兒困在後院。”長公主就看不得林啟這愚忠的樣子。
“太子行事不擇手段,身為儲君不思為國為民,卻為了一己私利操縱戰場形勢,損害國家的利益。若不是最後安王反應過來擋住了胡人凶猛的攻勢,隻怕好不容易才收回來的燕雲十六州又要全部落入敵手了。”林言歎道,“這等禍國之人怎配登上那至高無上的位置?還不如讓安王來,至少他為守國土儘心竭力,斷然做不出出賣國家利益的事。”
“住口,身為林家人忠君愛國,扶持正統乃是正理,你要記住,縱然我林家日後不再幫扶太子,也不能參與進儲位的爭奪。”林啟訓斥林言。
“你林家忠君是做到了,愛國就彆說了。愛國與忠君是兩回事,你們林家曆來愚忠愚孝,若碰上個明君還好,若碰上昏君,你們就是禍國殃民的幫凶,還談什麼愛國。”長公主一談起林家的家訓就充滿鄙視。“就我看來,安王比太子強百倍,欠缺的不過是朝堂的經驗和勢力。”
“父親,就像安王不了解我一樣,我們也並沒有真正地了解過安王。太子已然不是明君之相,若了解過後安王真的可堪大任,那助他一臂之力又有何妨。”宣平勸林啟。
“嗜血殘暴、濫殺之人怎能登上大位,隻怕會是個暴君,這可不是國家和黎民之福。況且立太子是國事也是陛下的家事,理應由陛下決斷,我們身為臣子怎能插手?”自幼受家訓影響的林啟是不會輕易改變觀點的。
“算了,懶得與你多費口舌,我們誰也不要試圖說服對方了。宣平與安王的婚事已成定局,我們還是先好好準備婚禮吧,其他的以後再說。”長公主不想再對林啟白費口舌了。
“林啟這段時間你就在長公主府住著吧,幫你妹妹料理婚事。寶兒,婚前儘量想辦法消除安王對你的誤解,你們已是未婚夫妻,縱然私底下見兩麵也不算什麼,不求讓他對你有好感,至少不能讓他再恨你。”長公主安排道。
“我來操辦吧,林言還年輕,又沒成親,不懂這些事。”林啟自告奮勇。
“不用,我藍家可不是那小門小戶的王家,有的是人給辦事,就不勞煩林相爺了。”長公主又想起了王依依是在林府出的門子,對林啟沒好氣地說。
林啟自知理虧,不敢辯解,林言和宣平又替父親說了些好話,才讓長公主消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