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樓雅間裡,王勇低頭喝悶酒,韓明在旁邊不停地勸著。
韓明的勸解似乎沒什麼作用,王勇更鬱悶了,忍不住抱怨道:“你說這好好的人為什麼一來京城就變了,將軍原來多好一個人啊,如今卻為了權利要隆重迎娶害死我鎮北軍九萬多將士的女人。”
“我都告訴他了平寧關一事主謀是宣平郡主,可他不相信,我再三勸解他也不為所動。甚至於最後告訴我,就算宣平郡主真是主謀,他也要娶,因為這不但是皇帝賜婚不能退,而且娶了宣平郡主他才能更容易地得到想要的權力和地位。他不是我們的將軍了,他是天潢貴胄,是高高在上的安親王!”王勇鬱悶的將杯中酒一飲而儘。
“安王殿下出身在皇家,又是個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與正統太子爭,可又沒有足夠的實力,隻能通過聯姻來提高自己的實力了,他怎麼會在乎對他來講無關緊要的人的意見呢?”韓明挑撥道。
呸!王勇心中暗想:太子怎麼就是正統了?又不是前朝,我朝太子一向是能者居之。我們將軍比那個愚蠢虛偽又小心眼的大皇子好多了。
“可我這幾天還問了彆人,他們也都變了。白默然就不說了,本來就是出身高貴的國公世子,與王爺是一條心。可楚平呢,他一個正經考科舉出身的進士,因為性格忠直替人仗義執言,才被權貴害的充軍發配,被迫棄文從武的,他怎麼也變得是非不分了呢?”王勇拿起酒瓶倒酒,瓶裡沒酒了,他將酒瓶晃了晃扔到了腳下。
韓明忙拿起一瓶酒撥掉木塞,給他倒滿,“因為他曾跌到過低穀,如今好不容易爬出來,一定會抓緊向上抓的繩子。而安王給他提供了這根繩子,他自然會對安王唯命是從。”
“那薛明呢,他薛家幾代鎮守邊疆,死在戰場上的不計其數,他本來應該是最恨有人罔顧戰士性命的,可他也讚同王爺娶宣平郡主,不但要娶還要隆重的娶,表現出王爺對郡主的重視。還勸我說人要向前看,王爺娶了宣平郡主後,若是宣平郡主肯幫忙,邊關能少死很多人。那是個劊子手啊,怎麼會憐惜普通兵卒的性命?”王勇直接拿起酒瓶往嘴裡倒。
“那你堂哥呢?他也變了?”韓明問道。
“他倒是還好,至少他私下也認為王爺應該冷待宣平郡主,遵皇命將人娶過來放著就是了,不過他不會去和王爺他們說,他不會反對王爺。沒人和我是一條心的!”王勇放下酒瓶,苦悶地抱著腦袋。
“他們要麼本身是上流階層,要麼是想要進入上流階層的人,所思所想都是為了利益,怎麼會像你一樣一心為國、一心為英靈求公道呢?”韓明說道。
“我還去過鎮北軍老兵和家屬們的聚集地,可沒人相信我,我說的多了掌櫃還會來阻止我,現在已經不讓我進門了。他們怎麼也這樣呢?有的人他們的親人就死在平寧關啊?”王勇痛苦地捂著頭哀嚎,一副窩囊廢的樣子,除了抱怨,什麼都做不了。
韓明鄙視嫌棄地看著他,口中說道:“他們現在依賴鎮北會館謀生呢,怎麼會做出惹怒安王的事呢,在他們看來,為親人報仇還沒自己吃飯重要呢!”
“那怎麼辦,難道要眼睜睜看著那個惡毒的女人成為安王妃,成為鎮北將軍夫人,享受王爺的寵愛、將士們的尊敬嗎?”王勇好像除了抱怨和提問什麼也不會做。
“不是還有我們嗎?”韓明說道。
“就我們兩個人?能做什麼?”王勇迫切地希望韓明趕緊說出同黨,把他的同黨一抓就再也不用演戲了。
可惜韓明不如他的意:“我們兩個就夠了”說著拿出一個紙包放在桌上,“後天就是臘八節了,親近的姻親之間是要互送臘八粥的,你想辦法將這些巴豆粉放到送去長公主府的粥裡。”
“那又有什麼用?那天哪家都不缺這粥,萬一郡主不喝呢?再說了,不過是巴豆,就算喝了又怎麼樣?還不如給我點兒毒藥呢。”王勇不屑地說。
韓明一陣心虛,他給的就是毒藥,“不用非得她喝,隻要長公主府有人喝了,哪怕是個丫鬟小廝都行,退一萬步,就算狗喝了都行,隻要被知道了安王府送的粥有問題就行了。”
“她和王爺可不一樣,王爺是被動接受的,尚且會為了利益坦然接受她一切罪惡;這門婚事可是她主動求來的,她會因為這點兒小事就去找皇帝退婚不成?”王勇問道。
“皇帝賜婚、召告天下,如今馬上到婚期了,退婚是不可能的了,隻要讓宣平郡主和安王之間生出嫌隙就好了,他們彼此之間不信任,郡主自然就無法借安王的勢來為非作歹了。”隻要宣平不相信安王,不幫安王,太子的目的就達到了。
“好,就這麼辦,唉,光喝酒了,都沒顧上吃菜,快吃快吃,都涼了。”有了主意,王勇立馬精神了。
王勇回去後把藥包扔給白默然,又把事說了一遍,“這怎麼辦?”
“你隻說王府裡的粥都是統一熬的,幾個大鍋隨機盛,你怕誤傷沒敢下在鍋裡,盛的時候一直有人在,你沒找到機會就是了。”
在宣朝,每年臘八節這天的早上都十分忙碌,各家各戶都要給長輩和關係親近的姻親送臘八粥。這天半夜,各家廚子們都要早早起來熬粥,卯時各家的管事們就要帶著臘八粥和其他禮物各處送禮了,早飯要吃臘八粥,所以送禮要早,不能耽誤了。這習俗是自己編的,沒有現實依據)
這是宣平出嫁前過得最後一個臘八節了,所以她打算親自熬粥。長公主府要送的人家不多,隻有皇宮和林家林家是以宣平的名義送的),今年多了一個安王府。
所以初七那天宣平就帶著林府的三個姐妹一起泡米泡豆子,剝栗子,剝桂圓等。下午的時候林府三姐妹就回去了,明天早上她們要陪父母喝團圓粥,等明天下午再來陪宣平,直到臘月十二宣平出嫁。
初七晚上宣平早早就睡了,寅時就去了廚房,當然不需要她親自燒火,自有兩個粗使丫鬟燒火,她隻需要不時攪動一下鍋裡的粥就行。
卯時三刻,這由郡主親手參與熬製的粥被盛到了湯盆裡蓋上蓋子,拿過特製的食盒來裝上,這食盒最下麵一層裝了一個縷空的銅爐,裡麵放上幾塊燒紅的炭,可以保溫。
一共六個食盒,宮裡太後皇帝各一個,安王府一個,林府林老爺子老太太、二房、三房各一個。林啟和林言早就說了,今年要來陪女兒/妹妹喝團圓粥。
往年林啟和林言作為長子、長孫早上都是在林家陪老爺子老太太喝粥的,白天當值,隻有晚上才能來長公主府坐坐。
今年林老爺子太傷林啟的心了,所以一向循規蹈矩的人也放肆了一次,把林老爺子氣的不行,林老太太倒是沒說什麼,可能是歲數大了,有些事看開了。
聽說是宣平親手熬的粥,各家都很給麵子,太後皇帝每人都喝了一碗,林老太太喝了一碗,剩下的二房三房的人都給瓜分了。
安王府,白默然回國公府了,楚平帶著薛敏回京郊的家中陪母親了,隻有安王、薛明、王林、王勇四人一起用飯,聽說長公主府送來的粥是宣平親手熬的,安王親自掌勺每人分了一小碗,剩下的半盆自己包圓了。
“小氣!”王勇不滿地說道。
“就是小氣了,不服憋著!要不是來人說明了有你們一份,這點兒也不分你們,你要想喝,廚房裡有好幾鍋呢!”本王王妃親手熬的粥,本王還是第一次喝呢,憑什麼多分給你們!安王殿下小心眼兒地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