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時值隆冬,萬籟俱寂,飛鳥絕蹤,孤嶺上,枯枝橫斜,不見草葉,隻有木魚聲,一聲聲,慢而不亂,與風雪同存。
被積雪覆蓋的草廬下,二僧圍爐跌坐,俱白須白眉。案桌上一燈孤照,兩個十七八歲的小沙彌則垂手靜立門邊。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如何能為離於愛者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
其中一老僧手敲木魚,聲音舒緩低沉,一字字,若暮鼓晨鐘,震人心神,又如清泉玉漿,洗卻癡念妄想。
另一老僧閉目默然,麵上無波無瀾。
誦經許久,木魚聲止,老僧歎息一聲,道“愛彆離,怨憎會,種種皆為孽緣。求緣,自你入我空門,至今五十載,老訥日日為你講經,風雨未阻,卻仍不能渡你超脫苦海,終究是老訥修行未足,愧對於你。”
那閉目的老僧,法號正是求緣,誦經的老僧,法號了緣,當世高僧,佛門聖賢。
“不是師兄修行未足,而是求緣執念太深,成癡入魔,雖見彼岸,卻不願得離苦海。”
求緣僧緩緩睜目,他麵容雖老邁,卻眉目清矍,依稀可見年輕時,必然是鶴立雞群的倜儻男兒。隻是閉目時不曾察覺,睜眼方才見他雙目無神,透著一股沉暮死氣,分明是油儘燈枯之態。
隻見他頓了頓,又道“師兄生來智慧,佛緣深重,若非為渡求緣,早已得證菩提,求緣拖累師兄五十載,實是心愧。”
語畢,他合什一拜。
當年,了緣僧是法華寺主持方丈,為渡求緣,他離開法華寺,於這後山孤嶺之上結廬,一住,就是整整五十年。修行高深的僧人,對生死皆有預感,今日二僧這一番對話,卻是因為,求緣僧的壽數已經到頭。或是今夜,或是明晨,便是了結。了緣僧不忍見他再墜輪回,受那愛彆離怨憎會之苦,希望能渡他早登極樂。
受了一拜,了緣僧卻是歎息,隻因眼前之人,仍是執迷不悟。癡兒佛前叩首千萬次,求的卻非佛緣,而是孽緣,如何不教他痛心疾首。
是夜,雪越發大了,將整個孤嶺蓋上了厚厚一層白襖,草廬不堪重負,被積雪壓得時不時發出一聲吱響,求緣僧依舊跌坐在爐邊,敲著木魚,誦著經,小沙彌在他的身後都打起了瞌睡,他卻仿佛比白日裡更精神了,眼中也有了神光。
回光返照。
世間若有真佛,他虔誠叩拜,以五十載苦修之菩提果,換輪回一盞明燈,哪怕經千百世,曆萬千劫,唯願驀然回首時,那人便在燈火闌珊處嫣然而笑。
一叩,再叩,三叩
沙漏翻了個身,子時已過,又是新的一天,九百九十九叩已畢,求緣僧的頭輕輕垂下,最後一叩,伏於地,再也沒有動。手中佛珠墜地,珠上佛像,麵目慈悲,作拈花微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隔壁的草廬裡,了緣僧長歎低誦佛號,依稀想起當年,風華正茂的濁世佳公子,跪在佛前剃發受戒的那一幕。
舍卻了無量前途,舍卻了紅塵富貴,離親彆家,斷卻凡塵紛擾,從此青燈黃卷,虔誠叩首佛前,不求證得菩提道果,隻求來世在最好的年華,遇見那最好的女子,不再錯過。
不修今生修來世,師弟,一路走好,願你來生,得償所願。老訥一生修行,助你一臂之力,不能渡你成佛,便渡你於苦海中覓得一世圓滿。
阿彌佗佛
大豐三十六年,臘月初八,法華寺後山的孤嶺之上,求緣僧與了緣僧,先後圓寂。法華寺鐘響四十九下,舉寺誦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