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皇帝都多少年沒讓太後指著鼻子尖罵了,心裡忒不是滋味兒,加上身邊的人出了問題,他就更惱火,從太後宮裡出來,就叫了昝公公去查,這調查之事,肯定一時半會兒不會出結果,皇帝一肚子的火氣沒處撤,可不就衝著皇後去了,到了皇後宮裡,遣了下人,照原樣兒指著皇後的鼻子尖給罵了一頓,最後拋下一句“你那侄兒的親事,朕已寫了賜婚聖旨,便不必你操心,有那閒工夫,不如想想賞些什麼給你娘家,好歹也是你娘家,彆讓娘家人寒了心”,便徑自走了。
這也算是給皇後留麵子了,不然,當著一宮的人指著皇後的鼻子尖罵,那皇後得活活羞死。不過儘管如此,皇後也羞得不行,她和皇帝夫妻二十多年,不說恩愛,卻也相敬如賓,幾曾被皇帝這樣罵過,一時間悲上心來,哭得昏天黑地的,竟是暈厥了過去。
這下可把宮人嚇得不輕,趕緊又是召禦醫,又是請了太子來勸慰。
太子聽說皇後暈厥,也是嚇得不輕,趕緊過來,正好趕上皇後從暈厥中醒來,正喝著禦醫開的藥呢,看到兒子,皇後禁不住又落了淚。
太子有些吃不消皇後這梨花帶雨的模樣,若是嬌俏少女,自然是怎麼看怎麼有味道,可皇後都多大的年紀了,都是當祖母的人了,還哭成這樣兒,就有點教人犯惡心了,他雖是兒子,卻也沒辦法昧著良心說皇後哭得好看,隻得好言好語的勸了幾句,勸住了皇後,才追問究竟是怎麼回事。
皇後哪裡好意思對兒子說她被皇帝指著鼻子尖給罵了,支吾半日,眼見兒子都不耐煩了,才道“還不是為了你表弟的親事,你舅母她竟然把事情捅到太後跟前,半點不給我麵子,太過分了。”
得虧太後有先見之明,半點兒沒提這裡頭有鄭秀的事兒,不然,皇後哪怕嘴上不說,心裡也得記恨上他。
太子一聽居然還是為了這事兒,也是來了氣,心說這事兒還用得著舅母去捅開,他在東宮裡都聽說了,隻是眼前這個到底是親娘,他不好說出什麼不是來,隻得道“母後想是誤會了,舅母並不是這樣的人,隻怕是有人瞧不得母後的好,在太後跟前嚼了舌根子,待孤曉得是誰,定要治了他給母後出氣。”
皇後見兒子要給她出氣,心下果然略略安慰,道“總歸是你舅母太過死心眼兒,不然豈能讓那起子小人得逞。”
說到這裡,不免又恨起來,她這嫂嫂,天生就是來克她的,處處與她不對付。
太子才不插手女人間的破事兒,因此不接皇後的話茬兒,隻道“表弟的親事,父皇已插了手,母後你便收手罷,莫再惹得父皇不高興。橫豎有孤在,何愁外家將來不發達,也不必再與表弟親上加親。”
其實太子也不讚成陸曄迎娶公主,本就是自己的鐵杆兒,沒必要再賠個妹妹上去,留著妹妹另外給他拉一把助力,才是利益最大化嘛,母後就是鑽了牛角尖,總當太子以後會虧待外家似的,還想嫁個公主過去多一層保障。這心思,若是細想來,太子也是一肚子的不高興。
皇後聽出太子語氣裡的幾分不滿,頓時就閉了嘴,最後隻得道“有你這句話,我這心裡頭也就不那麼難受了。一會兒我教嬤嬤收拾些東西,你替我送到承恩侯府去,這事兒,便揭過了吧。”
不揭過又能怎麼的,皇帝都指著她的鼻子尖罵了,皇後要是再犯擰,那不是自找沒趣兒。皇後在彆的地方可能會犯糊塗,但有一點她心裡比誰都明白,有皇帝,她才是母儀天下的皇後,沒有皇帝,她縱是有皇後之名,那也隻是個空殼子,她在這宮裡,作天作地都沒事兒,隻萬萬不能作到皇帝頭上去,因為,她不是皇帝擺在心上的那個人,所以,皇帝絕對絕對不會慣她的性子。
想到這個,皇後不免又想到了鄭秀,想到鄭秀,就想到了鄭秀的親事,隻是她也清楚,這事兒皇帝沒開口,她根本就不可能做得了半點兒主,想也白想,可就算是白想,她也還是要想,眼瞅著鄭秀都滿十五了,宮中的皇子們,都是從十五歲上下就開始替他們尋摸合適的姑娘,察看個一兩年的,就能訂下親事,再過個一年半載的,媳婦兒就能娶進門了。
就衝皇帝把這小子擺在心尖尖的樣子,哪家的姑娘嫁給他,都是掉進福窩兒裡了,皇後免不了,又在娘家裡尋摸開來,隻是尋摸來尋摸去,竟愣是挑不出個合適的,一時又恨承恩侯夫人生的嫡女嫁得太早,不然,那倒是個頂頂合適的。
皇後還在尋摸的時候,太子已經帶了嬤嬤給收拾出來的賞賜去了承恩侯府,倒是把全府上下都給驚著了。往時姑嫂倆鬨彆扭,最後都以承恩侯夫人入宮賠罪收場,這還是頭一回皇後先讓步,豈能不嚇人。
唯陸曄心裡有數,這必是鄭秀使了力的,於是隔日便約了鄭秀出來,打算好好謝一謝他。
隻是撲了個空,鄭秀卻不在府裡,哪兒去了呢這小子跑建章營去了。這大過年的,建章營裡哪有人,他也就是過去遠遠瞅了幾眼,又打馬回來了,路過威遠將軍府的時候,就滋溜貓了進去,一是給威遠將軍拜年,二也是想找威遠將軍討討主意,畢竟,薑是老的辣,他想不出轍來對付皇帝,指不定老將軍有什麼好辦法呢。
老將軍雖則上了年紀,人卻不糊塗,一聽鄭秀對他倒的苦水,頓時就笑了,道“國公爺雖是年少機敏,然而欠缺曆練,遇事容易受眼前之擾,其實若要心想事成,也並非沒有辦法,昝公公已經給國公爺指了一條明路,隻是國公爺事不關己,關己則亂,一時沒有想清楚而已。”
這話說得鄭秀又是慚愧,又是高興,知道他這回果然是來對了,忙便揖手道“多謝將軍教誨,恕鄭秀愚鈍,一時想不透其中的關竅,還請將軍明言。”
威遠將軍捋一把胡子,道“國公爺想去建章營,應是知道建章營是什麼樣兒的地方。”
鄭秀想也不想,道“英才薈萃之地。”
三年一次武舉,名列前茅者基本上都進了建章營,這地方,出過不少名將,真正是能曆練人的地方,要不然,鄭秀也不會在不能去邊關的情況下,就隻盯著建章營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