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反正話在嘴裡,怎麼說還不是得看人,旁人能說太後是嫌棄了裘怫了,才把她打發進流香庵,皇後就能說太後是太喜歡這女孩兒,才讓她去抄經祈福的呢,換個彆人,太後還瞧不上眼呢。正話反話,全看個人理解唄。
然後,太子又讓太子妃往流香庵跑了一趟,給裘怫送了好些東西,充分表達了東宮對裘怫的支持。一國之母和準一國之母都說這女孩兒是好的,哪個敢反駁京中的謠言都不用太子再刻意去壓製,都沒什麼人敢說了,至少,明麵上沒什麼人敢說了。
身在流香庵裡,外頭的消息自然就很難傳進裘怫的耳朵裡,也隻有裘慎和裘怡來的時候,她能聽一些,但裘慎是個報喜不報憂的脾氣,裘怡又是個沒心沒肺的,好消息從來不說,倒是壞消息嘟嚕了一堆,最讓裘怫揪心的,就是蘇啟芳被禁足的消息了。她猜出這事兒多半與伯府醜聞有關,心裡十分難過,卻半點也幫不上什麼,畢竟如今她都自身難保了。
所以當太子妃帶了禮物來流香庵看她,裘怫立刻就知道,外頭的風向變了,這必定是鄭秀從中發力的結果,否則,誰還會這麼幫她吊起許久的心,終於輕鬆下去。
拜見過太子妃後,裘怫就親手給她奉了茶。
太子妃接過茶,隨手擺在桌案上,雙目上下打量裘怫幾眼,微笑道“當初妹妹初來庵裡時,我便想著來看看,隻那時候正逢臘月,東宮事務委實繁多,開了年又有許多的規矩,這才一直拖到了現在,可委屈妹妹了”
裘怫聽她一口一個妹妹,連忙欠身道“不敢當,小女豈能與您姐妹相稱。”然後語氣一頓,又道,“能為太後娘娘抄經祈福,是小女幾輩子修來的福分,何來委屈。”
太子妃此來,自然是心不甘情不願,當初裘怫被潑臟水,最高興的人莫過於她,尤其是裘怫被太後送進了流香庵,更讓她有出了一口惡氣的痛快。皮四經曆過的,也要教裘怫也經曆一番,這才能消了太子妃心頭的那口憋屈氣,要不是年頭上,她確實忙得騰不出手來,都有打算暗裡讓嚴若庵主逼裘怫落發出家。
然而這一耽擱,卻萬沒有料到,風向會轉得這麼快,一轉眼,她就得幫著太子,替裘怫洗掉身上的汙名。太子妃一口惡氣還沒能出個痛快,就不得硬生生憋回去,豈能不讓她惱火。
這便也罷了,偏她來到流香庵,本以為裘怫會和當初皮四一樣,被整日吃齋念佛抄經的清苦日子給折磨得憔悴難言,然而一見之下,裘怫雖衣著簡樸,但神態卻安詳輕鬆,不但沒有絲毫憔悴,反而被佛音香火給熏陶得越發的脫俗了。
兩下裡一對比,太子妃豈能甘心,感情裘怫到流香庵,當真是來避禍享福來了。所以儘管她一口一個妹妹,語氣神態那叫一個親切,但說出來的話,卻還是習慣性的埋下了坑。
隻可惜,裘怫太過機敏,短短兩句話,就把太子妃挖的坑給填上了,令太子妃再生氣也莫可奈何。
“瞧我,見了你一高興,竟說錯了話,妹妹你可彆介意。快來看看,我給你帶了什麼來,這是宮裡尚珍局新出的幾樣首飾,還有今年新送來的幾匹貢料,你雖在庵裡抄經祈福,但畢竟不是姑子,小姑娘家家的,該打扮還是要打扮,這一身太素了,教彆人瞧見了,還真當你受了苛待呢。”
幾件首飾,幾匹貢品布料,再有就是一些藥材吃食,東西都是好的,尤其是首飾和布料,宮裡出來的豈能是凡品,隨便拿出一樣來,都是有錢買不著的好東西,裘怫要是出去應酬,頭上插戴這麼一樣,身上再穿著貢料裁製的衣裳,不管走哪兒,都絕對能招人眼紅。
可問題是,這是流香庵,尋常香客們來上香,都要往莊重簡潔裡打扮,誰會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來燒香求佛,知道的是來燒香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來相親的呢。
所以,太子妃送來的首飾衣料,沒有一樣是裘怫現在能用得上的,卻還要笑著收下,福身謝恩。
所謂的相看兩相厭,卻還要笑語潺潺,大抵就是太子妃和裘怫現在這樣兒了。但沒有辦法,太子妃是被太子吩咐著過來的,無論如何,她都得表現得對裘怫很喜歡,很讚賞,再通過庵裡這些姑子們的嘴,傳到那些香客們的耳朵裡,再從香客們的嘴,傳到外頭去。
而裘怫呢,也要借著太子妃的勢,不說洗脫身上的臟水,但也要先營造一下自己確實是個清白無辜的女孩兒的形象,為將來正名造勢。總不能鄭秀在後頭使勁兒的發力,她卻一點不配合,白費他那番苦心和力氣。
一場戲演下來,人是不累,心累,好容易在流香庵待足了一個時辰,太子妃又把嚴若庵主叫了過來,左一個吩咐要善待裘家二姑娘,右一個吩咐要有求必應,若有什麼辦不到的,隻管到東宮來尋她,聽得嚴若庵主連連點頭不止,太子妃這才起身,吩咐擺駕。
裘怫跟在嚴若庵主後頭,一直將太子妃送到庵門口,太子妃轉身對她招招手,喚她上前,笑道“你且回吧,改日得閒兒,我再來看你。”
裘怫立刻道“您掌管東宮,每日裡不知有多少事兒,小女哪值得您這樣厚愛,若耽擱了您的事兒,反倒教小女良心難安。若是您實在不放心小女,便讓蘇良媛替您走一趟,她原就是服侍您的,替您跑腿也是應當。”
太子妃當時臉色就是一僵,隻是當了多年太子妃,見的場麵也多,到底城府還是有的,立刻就又緩了臉色,擠出笑來,道“這話倒也在理兒上,蘇良媛本就是你的表姐,你們姐妹感情好,有話說,她來倒比我來更合適。”
見太子妃強忍著沒發作,裘怫也十分知機,立刻深深屈膝為禮,道“您的大恩,小女銘記在心,無以為報,願在佛前日日替您誦經祈福。”
太子妃的臉色這才又好轉了些,雖然在這上頭被裘怫將了一軍,但裘怫口稱大恩,明顯是記下了她這記人情,有這記人情在,想來將來太子有什麼事要差鄭秀去辦,鄭秀便也不好太過推辭。太子妃覺得這記人情夠值錢,哪怕把蘇啟芳從禁足中放出來,也值了。
她唯一不高興的,就是覺得自己好像是被裘怫給算計了一把,早知道離開時就不回頭再說那句客氣話了,這樣裘怫也就沒了順竿兒爬的機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