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當然,這並不是大家如此熱衷的圍觀這場婚禮的主要原因,他們真正想要看的,是裘家二姑娘的嫁妝。按說以裘家的家境,這嫁妝鐵定是豐厚不了的,可裘家二姑娘運氣好啊,認了位皇家公主當義母,坊間有傳聞,說這位公主把整座公主府都給她當了陪嫁,這裘家二姑娘的嫁妝,怎麼著也得稱得上是十裡紅妝了吧。
所以,這些人都伸長了脖子等著嫁妝出門,這邊新郎官都過去了,那邊嫁妝也早該抬出來了。
嗯,其實就在吉時到的那一刻,裘怫的嫁妝就已經抬了出來,隻不過這些等著看嫁妝的人注定要失望了,因為她的嫁妝根本就沒放在裘府,裘府就那麼點地方,哪可能放得下被至善娘子添了又添的那些嫁妝,所以經過至善娘子和蘇氏的“友好”協商,最後定下了裘怫從裘府出嫁,但她的嫁妝卻要從公主府裡出去。
公主府離裘府有點遠,倒是離榮國公府挺近的,能不近嗎,榮國公府的前身是皇帝潛邸,原本是座親王府,和公主府一樣,都屬於皇室宗親一掛的,相互之間的距離肯定遠不了。
所以這邊無數人翹首以待的時候,一抬抬的嫁妝早就堆進了子一園,管事帶著幾十名下人在那裡一一登記造冊,再與嫁妝單子核對,核對完了,然後整整齊齊的擺進了搭好的彩棚裡,就等著道賀的客人們去觀看欣賞了,這也是習俗的一種,新娘子的嫁妝越豐厚,就越體麵。
等到這邊的人收到消息,再趕去圍觀的時候,都已經遲了,最後幾抬嫁妝通通都進了榮國公府,結果直接導致了裘怫出嫁時,究竟陪了多少抬嫁妝,一直都是個謎,說二十八抬有,說三十六抬的有,還有人信誓旦旦的說,肯定不會少於一百二十八抬,直接被人啐了滿臉青,這都趕上公主出嫁的規格了,裘家二姑娘運氣再好,再有個公主倒貼,也隻是個外八路的郡主,彆說一百二十八抬,就是八十八抬也懸,頂了天也就七十二抬吧。
就連這七十二抬也是有水分的,因為還有人記得,裘家大姑娘出嫁的時候,總共才出了六十四抬嫁妝,裘家二姑娘雖然運氣好些,但長幼有序,她總不能越過自己的長姐,頂多持平罷了。
總之,眾說紛雲,這個話題在京中足足熱議了一個月之久才熱度稍退,最令人好笑的是,後來每逢有人家嫁娶,便有人忍不住要把裘家二姑娘的嫁妝到底有多少抬這個話題拿出來議一議,議了多少年,終究是沒個定論。
所以裘怫的嫁妝到底有多少抬呢
老實說,她自己都弄不大清楚。至善娘子沒摻上一腳之前,她倒是很有數的,蘇氏七拚八湊的,給她湊了六十抬,看上去隻比長姐略少四抬,但底子遠沒有長姐的厚實,這六十抬裡頭,至少有二十抬就是個麵子鮮,其實裡頭幾乎就是空的。畢竟裘家的家底擺在這裡,蘇氏能湊出這些來,已經是極不容易了,裘怫自然沒什麼不滿意的。
可至善娘子後來給她又補了嫁妝,而且還補了不止一次,究竟補了多少,裘怫根本就沒數,因為後補的嫁妝單子,一份送進了榮國公府,一分交給了蘇氏收著,她自己手頭上,隻有最初的那份含了水分的嫁妝單子,後補的單子還沒到她的手上不對,準確的說,後補的嫁妝單子,也被蘇氏放進了嫁妝裡,原本在放進去之前,是要給裘怫過目的,可那會兒裘怫滿心滿眼都是她的大侄子,再後來又忙著改嫁衣,哪裡還記得這個。
所以直到她被昆哥兒背上花轎時,對於自己的嫁妝究竟有多少還是糊塗著的。不過新嫁娘不是那些好熱鬨的看客,嫁妝的問題這會兒是進不到她的腦子裡去的,她此時此刻,滿腦子都是娃娃,眉眼像她,或許更像鄭秀的白胖小娃娃。
哎喲,在成親的日子裡想這個,是不是太羞人了雖然頭上蒙著紅蓋,裘怫還是悄悄的捂了臉,風吹開了轎簾的一角,鄭秀騎在高頭大馬上的挺拔背影,就這麼驚鴻一瞥的入了她的眼,隔著紅蓋,朦朦朧朧的,根本就看不清什麼,可是這背影還是深深銘刻進她的心底。
隻是一個背影,都可以看出透著意氣風發,裘怫悄悄的抿著嘴笑了,腦子裡的白胖小娃娃,終於被這個背影替代。
如鬆如柏,堅挺不拔,風雨不折,山嶽難摧。這就是她的秀哥哥啊。
吹吹打打,喜樂不絕於耳,沿街那些撿了喜錢的人,一口一句百年好合,一口一句早生貴子的吉祥話兒高聲喊出來,聲浪一陣高過一陣,仿佛整個京城的人都在祝福這樁婚事,聽得裘怫又不自覺的紅了臉。
她在這世上活了十五年,自記事起到今朝,最最歡喜快活的,莫過於這一刻,像口中含了蜜,一直甜到了心。不,是從頭到腳,連頭發絲裡都滲著甘甜的味兒。
花轎外,春光明媚,既使有轎簾阻隔,也擋不住那溫暖的陽光和溫柔的春風環繞在少女的身周,鄭秀在前麵悄悄回頭,嘴角笑得合不攏,春風滿麵,春情動心。
他是那麼的快活,快活得已經暈頭轉向不知今夕是何夕,先前拐道的時候,要不是前頭有長安和長青在引馬,他差點就轉錯了方向,真真是快活得差點連自家府第在哪裡都不知道了。
快活中,又有些微忐忑,他太開心了,現在就開心得不行,等拜堂時又該是怎樣的心潮澎湃,到洞房花燭之時,他不會激動得昏過去
一想到這個可能,鄭秀一把按住臉,不行,他得冷靜,一定要冷靜下來,那麼丟人的事,絕對不能發生,要不然,洞房之前,他先去衝個冷水澡
他在馬上滿腦子的胡思亂想,一沒留神,差點就又轉錯方向。在前麵引馬的長安和長青兩兄弟眉來眼去的互打眼色,都有些挪揄,瞧今日把國公爺給高興的,真是東西南北都不分了。
榮國公府的正堂,叫做靖安堂,榮國公大婚,這成禮之地,當然就在靖安堂,隻是拜過天地拜父母,榮國公哪來的父母,因此堂上隻安了兩個座位,那是蘇氏和至善娘子的,嶽母也是母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