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璉生病之事,已經由尚書房那邊的人過來告知他了,但他還沒往嚴重處想,以為兒子不過同往常一樣,受寒發燒,喝些湯藥總歸是會好的。
又想著永璉留在裕太妃的寧壽宮還是有些不妥,打算把他接回來養病,於是說道“兒子同母親前去,母親也不用太憂心,永璉以往也有此症,都過來了。”
崇慶太後歎氣道“我怎能不憂心呢長生是你和皇後唯一的兒子,我自小看著他長這麼大,我嫡親的孫子受一點點傷病,我就心慌的不行,若不是皇後要等你與我同去,我早就去寧壽宮看他了。”
弘曆不敢多言,命人備好轎子,速速趕往寧壽宮。
即便再怎麼頻繁地給永璉換涼毛巾,也不見永璉身上的高溫有半點消退,傅瑩越來越急,一邊命人繼續給永璉降溫,一邊問藥煎的情況。
太醫此時見永璉情況不好,也著急害怕起來,不等藥煎了,先給永璉下針,這樣永璉也能稍稍恢複些意識。
永璉有了意識之後,就問自己的阿瑪在哪裡,傅瑩隻能含著淚告訴他,他阿瑪馬上就會過來。
正說完這句話,弘曆就和崇慶太後就已經進來了,傅瑩擦了擦眼淚,告訴永璉道“你阿瑪過來了。”
永璉一下子樂了起來,他努力將自己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然後吃力地發出兩個字“阿瑪”。
弘曆原以為兒子不過是普通發燒罷了,怎知見傅瑩雙眼含淚,便知永璉的病比平日要重。又見兒子身上插了若乾銀針也不過是勉強有力說話,心裡就更加慌了。
崇慶太後先兒子一步來到孫子麵前道“你幺嬤和阿瑪都過來了。”
永璉看了看祖母和父親,笑了一下,然後又閉上了眼睛,見兒子這樣,弘曆和崇慶太後又喚了幾聲孫子的乳名,永璉隻是睜了睜眼睛,也沒有說話回應。
弘曆一下急了,忙喚來太醫救治永璉,太醫隻能給永璉在紮上幾針,讓永璉有些意識。
傅瑩一邊流淚一邊搖頭道“太醫能做的都做了,藥馬上就熬好了,希望永璉喝下藥能好點。”
崇慶太後心急如焚,命人快些熬藥,然後自己去佛像麵前為孫子祈福。
弘曆見太醫不管用,又命人將宮中的薩滿巫師喚來,為永璉驅除“邪祟”,如此還是不放心,還讓留在宮裡的喇嘛和尚也過來為兒子誦經祈福。
傅瑩隻恨自己明知現代醫學能救永璉,卻沒辦法弄到現代的醫藥和醫療器械。
曾經自己就那麼眼睜睜地看著女兒離去,如今她不能再讓悲劇上演,她依舊相信的是醫學。她跑到永壽宮的廚房,看視湯藥是否熬好。
等熬出來之後,她又命人想辦法快些降溫,等到湯藥溫度合適之後,她讓人快些把藥送到永璉那裡,一切仿佛同死神賽跑一般。
永璉的屋子此時已經多了不少人,人雖多,但傅瑩過來時,眾人皆自覺讓開。
見藥已端來,弘曆命梅娘速速喂永璉服藥,梅娘扶起身上依舊滾燙的永璉,然後讓玉枝幫忙拿勺子喂。
可永璉牙關緊閉,根本不可能喝進去藥。
“太醫,快想辦法讓二阿哥喝下藥。”弘曆見此命令道。
太醫得了命令,走到永璉身邊,用力捏著永璉的下頜,永璉方才微微張開了口。
玉枝怕永璉嗆到,一邊忍不住落淚一邊一點點地給永璉喂藥,一小勺喂下去,梅娘往下撫摸永璉的肚子,讓藥方便下去。
也不知折騰了多久,方才把這碗藥喝下去。
傅瑩見兒子把藥喝了,自認為有了希望,以為過不過久永璉的燒就會褪了。故而命人小心扶兒子躺下,依舊涼水敷額頭降溫。
太醫們也在焦急等待結果,若這藥不起作用,隻怕他們也回天無力了。
傅瑩守在床邊,手抓著永璉的手,等待兒子的手變得涼起來,她就那麼握著,等感覺不到熱時,便摸摸自己的額頭,看是否溫度是真的降下來的。
等溫熱的手碰到自己涼的額頭,她方才明白兒子的燒並沒有褪。
這麼來來回回幾次,她終於放棄了,她又叫了幾聲兒子的小名,但這回永璉沒任何反應。
傅瑩崩潰了,她鬆開永璉的手,走到弘曆麵前流淚道“皇上,快,快想辦法救救二阿哥吧。”
弘曆何嘗不想救兒子,可天子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他隻得對那些趕來的太醫們說道“你們誰若能救活二阿哥,要什麼賞賜朕都願意給。”
太醫們聽罷,皆都到永璉身邊儘畢生所能去搶救,但無奈能力有限,沒辦法讓永璉醒轉過來,於是又一一退了回來。
弘曆見此,落淚問道“都沒辦法了”
那些太醫回道“恕臣等醫術淺薄,無力救回二阿哥,二阿哥若吉人有天相,自會度過此劫的。”
想著這畢竟是裕太妃的寧壽宮,李玉擔心若永璉真有什麼不測,死在寧壽宮不太好。於是在一旁勸弘曆道“皇上,二阿哥怕不大好,要不遷”
“誰說二阿哥不大好”弘曆怒嗬了一聲李玉。
眾人頭一回見平日多以仁慈示眾的天子發這麼大脾氣,自知天子之怒非比尋常,立刻安靜下來,連給永璉誦經的喇嘛都停止了誦經。
裕太妃聽到李玉說了個“遷”字,明白李玉怕永璉死在寧壽宮對自己不好,於是走到弘曆麵前道“皇上就讓二阿哥呆在我這裡便是,本來挪動病人就對病人不好,等二阿哥病好了,再離開我這裡也不遲。”
裕太妃的話讓弘曆的情緒稍稍緩和了一些,他再次來到兒子身邊,摸了摸兒子發燙的臉,心裡也在念佛祈禱。
又見傅瑩淚如雨下地抓著兒子的手,再那裡默默地念著什麼“長生放心,額娘帶你回去,回去之後請醫生救你就沒事了。”
以為傅瑩是因兒子病危,精神受了刺激,所以才胡言論語,擔心之餘,隻能安慰她“你莫怕,有我在,不會有事的。”
傅瑩依舊念著“回去就好,回去就有救了。”
深以為妻子此刻已經精神有些不正常了,難過之餘,也不敢讓人將妻子拉回去,怕讓妻子錯過與兒子相見的最後時刻。
傅瑩其實沒有瘋癲,她希望有奇跡出現。就像當初她可以穿越時空來到這裡一般,讓把兒子帶回去,帶回去用現代醫學搶救說不一定還有希望,所以她一直在說“回去,回去”。
可奇跡是沒有的,傅瑩抓著自己兒子的手,感覺他的手越來越涼,那不是因為永璉的體溫降了,而是因為永璉已經去了。
傅瑩沒有管周圍的慟哭之聲,她不相信兒子怎麼說沒就沒了呢,前天他還揮手和自己道彆呢。
崇慶太後在孫子的屍體旁痛哭了一場,眾人見太後、皇帝如此悲傷,皇後雖未放聲痛哭,但精神已有些失常,誰也不敢提永璉的後事。
最後,還是李玉紅著眼睛大膽勸道“皇上,二阿哥已經不在了,若過了今日不小殮,怕是不好。”
弘曆木木地回應了一聲“好。”
李玉見此,命人趕快去通知內務府準備。又見弘曆癱在椅子上自語道“汗阿瑪最喜歡福慧阿哥,當年福慧阿哥去世,我無法體會汗阿瑪失去愛子之痛。如今永璉去了,我才知曉這喪子之痛,痛徹心扉,痛徹心扉啊”
李玉知道永璉是弘曆最喜歡最器重的兒子,但如今又很多事還需皇帝處理,於是忍淚勸道“皇上,現在還有眾多事要定奪呢,太後還需皇上安慰,皇後娘娘也要靠皇上支持著,皇上不能不顧這些啊。”
弘曆突然想到了什麼,叫來毛團道“你速速去通知鄂爾泰、張廷玉等人,朕有事要同他們在乾清宮說。”
毛團心想,這個時候將大臣召來也不知皇帝是什麼意思,即便永璉是皇帝最喜歡的阿哥,也沒必要將大臣們叫來乾清宮啊。
他雖心裡有疑惑,但因是皇帝的命令,所以不得不去辦理。
等毛團離開之後,弘曆扶著李玉,有些顫顫巍巍地朝乾清宮走去。
作者有話要說根據清高宗實錄裡麵記載“上奉皇太後、幸寧壽宮。視皇次子永璉疾。是日。永璉薨。輟朝五日。”
永璉是在寧壽宮去世的,寧壽宮一般作為太妃的住處,小米也不明白為何曆史上永璉會死在寧壽宮,所以為了和曆史巧合,隻能做這樣的安排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