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人才濟濟
“盲目的大山深處的人們,就叫《盲山》。”
“好!這個片子立意不錯。”
“拍的時候可以找我投資,多少都可以。”
李揚的電影,尤其是《盲山》,顧銘覺得還是很有投資價值的。
不管它最終能不能得獎,能不能掙錢。
這些都不重要。
反正也就幾百萬的投資,全賠了也無所謂。
有些電影,拍出來了,放在那裡,就是有價值的。
一部《盲山》,如果能多讓一個本來會被拐賣的人多一份警惕,而避開了那份危險。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隻是幾十億分之一,微不足道。
但對於個體來說,改變的將是全部的世界。
“到時候聯係啟明星。”
“這兩年我正好先去走訪一下那些被拐賣婦女,力求拍出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謝謝你對《盲井》的資金支持。”
李揚舉起了杯子。
他對顧銘是有感激的。
顧銘當初雖然是用小說改編權卡著自己,這才拿到了投資《盲井》的投資。
但不得不說,這個投資人真的很好。
提供了一個異常貼合角色的主角。
在劃好投資額後,就把影片的主導權全部交給了自己。
而且財大氣粗,不會有撤資的風險。
拍攝的時候還給了不少幫助,自己倒是也是關陝人,但在關陝的人脈還真無法和顧銘這個國內知名大導演,爹又是西影副廠長的人相比。
那個小煤窯,就是顧銘父親找的關係。
這樣的投資人,簡直是天使啊!
“客氣了,乾杯。”
顧銘和其一起喝了一杯。
……
剛把李楊這邊的事處理完。
就又在辦公室等到了一個老熟人上門。
是顧銘薅羊毛的第一個導演,王曉帥。
此時的他,明顯比上次剛拍完《日照重慶》要憔悴一點。
不難理解。
上次上千萬的投資啊!
賣國外版權沒賣了多少錢。
拿回國內上映,票房三百萬不到。
最後能到手多少?
他隻能是靠著磨時間,來試著慢慢的收回那上千萬的龐大投資。
這個時間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
總而言之,你拍的電影收不回投資,讓投資人虧了那麼多。
下次再找投資人可就要難了。
至於拿自己的錢去拍電影。
大家都是行內人,很清楚電影的風險,沒有幾個導演會這麼乾的。
“顧導,我這次又打磨出一個新的劇本。”
“你看看願不願意投,願意投多少,剩下的我再想辦法吧。”
“這次我可是誰都沒給他看,第一個來找伱的!”
王曉帥還他特意強調了一聲。
倒不是現在一個投資人也找不到了,湊齊全部投資難,湊個三四成還是沒問題的。
可他有種感覺。
上次《日照重慶》的失敗,可能就是因為沒有顧銘的投資。
有顧銘投資的電影,能拿獎,賺大錢。
沒顧銘投資的,虧的都快要當褲衩了。
就是這麼玄學!
尤其是在顧銘登上富豪榜之後,他的這種感覺更強烈了。
而且愈發篤定自己是對的。
要不然,一個導演能這麼有錢嗎?
把劇本放在桌子上,王曉帥暗暗地點了點頭,“這次,無論如何一定要拉上顧銘的投資。”
“還沒起名字呢啊?”
顧銘看了一眼空白的劇本封麵。
“我想不到該用什麼名字好,顧導你看看,覺得起個什麼名字更好一點?”
“哦。”
顧銘拿起劇本看了起來。
看了一會兒,顧銘就挑了下眉。
還不錯啊!
這個劇本講的是一對離異夫妻的事。
女方帶著女兒,男方獨自一個人,各自重新有了新的家庭。
兩人都生活的很美好。
直到有一天,女兒查出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
但父母,親戚什麼的配型全部失敗了。
到了這一步,隻剩下了兩條路。
一條,等待,坐以待斃,最後可能第二天就能找到合適的配型,也可能直到死也配型不到合適的骨髓。
第二條,她再和前夫生一個孩子,利用孩子的臍帶血來治療女兒的病。
可是,他們都已經有了新的和睦的家庭。
這種提議,不隻是他們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
故事由此展開……
很像穿越前看的一部電視劇,秦浩和任素西演的《親愛的小孩》。
主要的核心故事脈絡幾乎一模一樣。
不對……
這貌似就是王曉帥前世拍的電影。
叫《左右》。
貌似還在柏林電影節上得了最佳編劇銀熊獎。
成本控製住,收回成本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