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從端著藥進來,劉裕一飲而儘,道:“軍情緊急,朕此時怎能離開。”
傅亮勸道:“江山社稷係於陛下一身,還望陛下保重龍體,聽從呂醫官之言返京休養。江陵戰事,自有臣等為主分憂。”
劉裕倚在靠枕之上,凝眉道:“雍軍來勢洶洶,稍有不慎恐怕江陵難保,朕如何能放心回京。”
劉粹道:“江陵不容有失,臣以為不如棄益寧而守江陵,保荊、湘安穩。”
劉裕低沉著聲音道:“道衝是讓朕召回道濟嗎?”
劉粹懇聲道:“寧益之地道遠土脊、交通不便,蠻夷眾多,風俗與中原不同,民風彪悍,朱、魯、雷、興、仇等大姓多結寨自守,不服官府律法。陛下何不下旨加封寧益大姓,命這些人率部曲抵抗雍軍,而將檀將軍所部召還。”
劉裕微閉雙眼思忖,檀道濟所部有兵馬兩萬餘人,半數是北府精銳,另外一半是征召的僚兵,皆是悍勇善戰之士,若將檀道濟召回,命其順江收複魚複、秭歸、夷陵等城,楊安玄必分兵相救,江陵之圍或可迎刃而解。
即便將來雍軍奪取寧益之地,有檀道濟兩萬多兵馬扼守夷陵一線,亦是守穩,劉備當年就在夷陵兵敗喪送了蜀漢希望。
思之再三,劉裕道:“傳旨,命李強為寧益刺史,招撫寧益大姓共同抗雍,六品以下官職可自行定奪,事後奏報吏部授命即可。”
傅亮諫道:“李強是雍軍叛將,需防其擁兵自重,望陛下三思。”
劉裕緩聲道:“李強棄雍降宋,已無回頭之路。此人功利心重,朕委與重任當可讓其效命。即便他有心自立,也會竭儘全力與雍軍對抗。事急從權,顧不上許多,但願他能擋住雍軍進攻為朕延緩時日。”
“命檀道濟率軍順江而下”,劉裕想了想道:“兵貴神速,沿途不必在意魚複、秭歸等城,直取夷陵城。”
檀道濟接到劉裕的旨意後,命人告知寧州刺史李強。李強自寧州治所滇池率軍八千前往南廣城,與檀道濟全力破杜驥所率雍軍。杜驥不敵,退守僰道,派人稟報正在攻的卑水的陰績前來支持。檀道濟率三百餘艘戰艦從羊官水入江,一路順江直下,突然出現在夷陵城外。
張鋒率軍渡江攻打夷道城,從夷陵、枝江抽調走數千兵馬,夷陵城中僅有三千守軍。
檀道濟攻城,高進之、薛彤分率五千兵馬攻打南、東城門,檀道濟繞至西門。四日後,鎮將秦驊棄城逃往枝江。
檀道濟命高進之率七千兵馬前往枝江,親率一萬三千水師在夷道城登陸,張鋒得知宋軍大軍到來,退守佷山城。
樂鄉水寨,朱超石得知夷陵城丟失的消息,知樂鄉軍寨難守,先行率軍過河,退守枝江城中。
竟陵城外,楊安玄得知劉裕命檀道濟回師奪回夷陵城,笑道:“劉裕是棄車保帥,打算放棄寧益守穩荊州。”
王鎮惡道:“既然劉裕放棄寧益,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楊安玄撫著胡須道:“寧益之地道路不暢,陰績所部的兵馬要占領寧益不易,梁州兵馬隻能勉強維護本州不亂,看來隻有讓蒯恩率軍南下了。”
索邈占領姑臧後,涼軍退回張掖城,慕容阿豺率軍攻打敦煌之地,沮渠蒙遜率軍回援敦煌,無力東向。薄骨律鎮被岑明虎所奪,秦州已成內地,蒯恩麾下的三萬多兵馬便沒有了用武之地。
楊安玄決定派八千兵馬前往姑臧,助索邈守穩北涼之地,待時機成熟後再收複張掖、酒泉等地。命蒯恩率一萬兵馬南下,與陰績合力奪取寧益之地。
蒯恩除了勇力過人外,楊安玄最看重其忠心誠謹,在諸將之中無人能及。丹水河一戰,蒯恩損了左眼,楊安玄對其越發憐惜,此次派次子楊翼前往西北,楊翼來信告知新寧侯對他諸多照看。
楊安玄知蒯恩有嫡女蒯麗年十二歲,溫文嫻雅,容貌秀麗,於是寫信給蒯恩結為親家。蒯恩對楊翼頗有好感,收到楊安玄的信後欣然應允,倒是楊翼見到老丈人多了幾分不自在。
十一月六日,戰鼓蓋過寒風,投石劃破長空,雍軍開始攻打竟陵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