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晨和劉炎聽到楊安玄的怒意,忙躬身應道:“遵命。”
楊安玄想了想道:“時間緊迫,愚隨行帶來了三百馬匹,府中官吏前往各縣便乘馬車吧,愚會派軍兵護送,以策安全。”
眾人心中一凜,派出馬車,軍兵護送除了趕時間外,還會充裝楊主簿的耳目,這次下去循行怕是不能作偽。
“諸位,我等衣食皆來自百姓,百姓有難自當竭力相幫。”楊安玄目光掃視著堂下諸人,沉聲道:“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若有誰虛應故事、推諉扯皮,甚至殘害百姓,可彆怕本官翻臉不認人。”
眾人起身躬身應道:“諾。”
窮家難當,第一天理事便遇到了難題,楊安玄拂袖散衙,帶著張鋒騎馬前往軍營。
新息城東西城門內設有校場,趙田等人就駐紮在西城門校場旁的營寨。
卯時楊安玄升坐,校場內也響起操練的呼號聲。
新息城城東校場駐有郡兵千人,實際人數不滿七百,十天半月才操練一次,不過是敷衍了事,半個時辰不到便草草收場。
自打淝水大戰收複失地後,汝陽郡十餘年未曆戰火,駐軍隻是為了服役吃糧,哪會用心操練。
原郡司馬許演吃著空額,日子過得逍遙,哪會管操練這等瑣事。
這隻新來的軍隊喊聲振天,在校場生龍活虎,動作整齊,贏得百姓陣陣叫好聲,這才是大敗秦軍的威武之師。
隨楊安玄南下的千人中,趙田和陰績兩人已是軍中校尉,陳華,孫忠,何青這批最早跟在楊安玄身邊的將士或為部司馬或為曲軍侯,最次也是統率百人的屯長。
蒯恩、徐孝重、孟龍符、俞飛以及嚴恪、裴強等人的加入讓趙田等老人倍感壓力,這些人武藝過人、驍勇善戰,隱有後來居上之勢。
通過南下行軍,嚴恪和裴強認識自家部曲的不足,操練更為刻苦,危機感也很重。
楊安玄帶著張鋒策馬來到軍營外,隔著數十步遠望樓中有人高聲喝令下馬。
軍中規矩不容破壞,楊安玄下馬牽行,來到轅門外高聲報通姓名,趙田領人接了出來。
楊安玄到達軍營時已是巳正,太陽照在校場之上,俞飛帶了一部人在練飛箭術,陰績引了一部到城外練習騎射。
楊安玄被校場上傳來的喝彩聲吸引住,饒有興趣地駐足觀看,八十步靶安玄軍能十中七八,心中滿意自得,真精銳也。
嚴恪麵有慚色,道:“嚴、裴兩家部曲比起安玄軍相差太遠,還請楊將軍派人教導。”
楊安玄意識到來到汝南郡,這裡將成為自己的基業,會稽王應允自己募軍三千,如果再專門提安玄軍,不利於麾下融合。
楊安玄笑道:“都是隨愚來汝南的袍澤,何分彼此。愚有意打亂編製,以舊帶新,把原來的汝南駐軍也並進來,大家都是汝南官軍。”
嚴恪和裴強大喜,若將自家部曲與安玄軍融在一處,戰力會顯著提升。
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大帳,楊安玄簡短地問了一下麾下的吃住、輜重等情況,然後道明來意,準備抽調人馬隨同府衙官吏巡查各縣,查看民情。
今日大堂理事,楊安玄感覺府衙官吏用得不順手,接下來肯定少不了陽奉陰違之事,難怪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太守上任會將掾屬換掉一批。
自己雖然還不是太守,但看周興之意已經無意爭權,索性步子邁得大一點,利用此次賑濟災民,換上些自己的人。
太守的職權極大,舉薦幾個縣令、征召一些掾官是很容易的事,要在汝南立穩腳,需要一些信得過的人相幫。
楊安玄利用賑災辨一辨府縣官員的賢愚,換掉一批,爭取在兩三年之內將汝南郡經營成鐵桶一塊。
以他對曆史走向的了解,大亂在即,有汝南為基業,方可縱橫開闔、逐鹿天下。
想到這裡,楊安玄對著趙田、陳華等人道:“你們自洛陽南下便跟在愚身邊,一路行來不離不棄,愚年後可能會接任太守之職,你們若有意轉為文職,不妨對愚直言。還有那些從洛陽南下隨愚作先遣的弟兄,不妨也告訴他們一聲。”
陳華、孫忠等人麵露喜色,他們從軍將近二十年,隨著主公發展,蒯恩等勇將相繼出現,他們在軍中的作用越來越小,與這些人爭奪戰功的機會也小。若能轉為文職安穩下來是件求之不得的事,有主公的照應,日子肯定過得舒坦。
楊安玄看到趙田麵現猶豫,沒有作聲,笑道:“此事不急,你們與家人商議一下,等年後再告訴愚不遲,眼下有件急事要你們去做。”
趙田等人抱拳肅然,道:“請將軍下令。”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