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盛歎道:“楊太守說的不錯,北方皆敵,非朝庭之福也。”
“八王之亂後,五胡亂華,漢人淪為二腿羊,幾乎族滅。”楊安玄憤然道:“愚絕不能坐看此等慘事再度發生。”
齊遠有些明白楊安玄的意思了,道:“楊太守是有意暗助燕國牽製魏國?”
楊安玄點點頭,道:“晉朝缺馬,而燕國好馬數以十萬計,正好借此良機換些馬來。”
齊遠捋著胡須衡量得失,齊盛怦然心動,道:“若是如此,倒是大有可為。”
楊安玄對齊遠笑道:“齊翁放心,以刀換馬的交易每年的量控製在三百左右,而且交易的刀也有講究,隻重硬度、鋒利,其韌不足。”
韌性不足,那用上不久便廢了,而且難以重鑄。齊遠放下心來,道:“楊太守早有計較,老夫是忋人憂天了。”
楊安玄舉杯敬酒,替齊遠父子壓壓驚。齊遠問道:“不知楊太守準備如何交換?”
“一把刀換一匹馬。”楊安玄微笑道。
齊盛吸了口涼氣,郡軍采購宿鐵刀的價格是一把五千錢,一把七十鍛的寶刀差不多與宿鐵刀相當,在市麵上的價格在二萬錢左右,而戰馬的價格在十萬錢,這買賣可是二十倍利,楊太守當真是做得大生意。
齊遠眯起眼道:“燕地少鐵,有人通過護衛帶刀入燕境,每把三十鍛的刀可售價三萬錢,宿鐵刀鋒利無比,堪比寶刀,這一把宿鐵刀換一匹馬,操作得當倒是不難。”
兩國商旅通關要登錄過關人的體貌、隨行攜帶的物資、車輛、武器,以及通行的時間等等,按說武器過關回來的時候要驗看,但這其中卻有許多可操作的手段:一是買通關卒、私藏過關;二是去時舊來時新、蒙混過關;三是權勢夠大、暢通無阻。
齊家經商百年,這其中的關節自然摸得通透,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做生意還是要借重生意人。
“齊公,愚想讓你帶幾把宿鐵刀的樣品獻與燕皇,若是燕國有意,讓他派人前來商談,由齊公代愚出麵。”楊安玄道:“若能換回戰馬,每匹馬齊家可取五千錢之利。”
齊盛大喜,以刀換馬是純利,其他生意有了楊太守的照應,也變得順風順水,莫非楊太守是想借機回報齊家相助之情。
齊遠沉吟片刻,拱手道:“楊太守,老夫儘力辦妥此事,至於以刀換馬是為國效力,齊家不敢取利。”
楊安玄笑道:“齊翁所謀深遠,楊某定不會讓齊翁失望。”
…………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三吳的士族也在做著一場大生意。
三吳,吳郡,吳興,會稽也,人煙繁庶,地產沃饒,是晉朝的糧倉錢庫所在。
三吳地區的士族多是孫吳時的舊士族,永嘉南渡之後,這些舊士族權力大為削減,經過兩次土斷,吳姓士族越發沒落,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越弱,甚至淪為次等門閥,當然心中不服。
江左數次亂局,三吳之地是“難安易動”之地,卷入了門閥士族的利益糾葛之中。
王恭第一次起兵時,三吳士族擁護,想借機擁戴王恭入朝輔政,在朝堂中重新恢複勢力。
於是以虞嘯父為首響應王廞所召,起兵清君側,殺了一批反對者,哪料朝庭誅殺王國寶之後王恭便退兵了。
這讓三吳兵馬騎虎難下,王廞更是氣得七竅生煙,轉而想支持司馬道子,王廞索性率軍討伐王恭。
結果司馬道子將王廞的告密信轉給王恭,王恭派劉牢之率軍南下,三吳兵馬失敗,王廞生死不知。
三吳士族的代表人物虞嘯父因祖先之功贖為庶人,逃得一條性命。
其他士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番血腥清洗,被殺、被貶、被懲的不在少數,朝庭更是加重了三吳地區的稅賦,普通百姓叫苦連天。
王恭第二次起軍,天師道首、新安太守孫泰卻認為“晉祚將終,可取而代之”。
於是利用其天師道首的身份,以討伐王恭為名,召集信徒、聚斂錢糧,準備起事。
被朝庭所棄,這一次三吳士族病急亂投醫,把注壓在了孫泰身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