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平那把有如鋸齒般的砍刀放在案上,姚崇用手撫摸著豁口,喃喃語道:“晉人有如此利器,為何困守城門?”
從石真體內取出的箭頭被洗淨,重新安上箭杆、箭羽,姚崇取弓命人在三十步外設靶披甲。
一箭射出,箭透六層皮甲。帶箭的皮甲在眾秦將手中傳看,壓抑的吸氣聲不時傳出。
穆平見帳中士氣低迷,道:“晉人這些利器數量應該不多,要不然攻城之時就會使用。齊公,我軍新敗,要防晉人趁勝偷襲,可命裴、嚴兩處的駐軍回營。”
一名兵丁入帳,高聲稟道:“齊公,萬歲派人送來急報。”
姚崇取過書信觀看,信中姚興告知他魏國派太尉穆崇率輕騎兩萬救援洛陽城,讓他早做準備。
“取地圖來”,姚崇將信遞給穆平後,急聲吩咐道。
牛皮圖太大,姚崇命人直接鋪在地上。跪在地圖之上姚崇找到平城,用手指在地圖上劃過,計算著魏騎南下的時間。
細作稱魏騎九月初二出平城,現在是九月二十一日,已經過去二十天的時間了,按算穆崇早就到了黃河邊,為何偵騎沒有稟報?
穆平看完信驚道:“魏國居然派兵參戰了。齊公,速派細作過河打探消息。”
姚崇雙眉皺起,洛陽久攻不下,偃師城出師不利,如今魏軍將至,拖延下去恐怕要無功而返。
思之再三,姚崇下令道:“大軍回撤豆田壁,扼守洛陽城西,催促楊將軍加緊攻勢,務必在魏軍到來之前奪下洛陽城。”
…………
九月二十三日,攻打偃師城的秦軍起軍西歸,偃師城內歡聲雷動。
站在城頭看著秦軍有序地撤離,楊安玄並沒有率軍追擊,秦軍尚有五六千輕騎,分成數隊嚴陣以待。自家能戰的將士不足千人,無力與秦軍在沙場上爭雄。
看到滿目瘡痍的偃師城牆,楊安玄心情沉重,不知洛陽城還能堅守多久。
派出偵騎打探消息,楊安玄召趙田、陰績等人回城議事。
秦軍主攻的方向在偃師城,姚崇僅派了少量兵馬牽製裴、嚴兩家塢堡,趙田和陰績都曾率軍出擊襲擾,但成效不大。
戰後重逢,分外親切,大敵暫時退卻,楊安玄命人安排酒菜,邊吃邊談。
趙田不無憂慮地道:“秦軍退守豆田壁,勢必加緊攻打洛陽城。洛陽城堅守近三月,若無外援怕是支撐不了多久了。”
楊安玄沉聲道:“此次秦軍退走偃師城,除了遭受重創外,應該還有彆的原因。”
嚴凱笑道:“該不是朝庭的援軍到了吧。”
不少人點頭,洛陽被困八十天,當初楊安玄率北府軍北上可沒用這麼長的時間。
楊安玄心中有數,估計是魏國的兵馬來了,不過秦軍雖遭失利,實力仍在,洛陽城能否守住他心中沒底。
形勢依舊嚴峻,除了自己估計朝庭並無援兵,魏國兵馬能否出力尤在兩可之間,靠人不如靠己。
“救援洛陽刻不容緩,明日起軍前往豆田壁。”楊安玄道:“多準備戰車,秦軍多輕騎,唯有戰車可以抵禦。”
嚴凱道:“楊將軍放心,下官讓人加緊製造,加上裴、嚴兩家相幫,兩日內至少可以造出千輛戰車。”
戰事已到了緊要關頭,楊安玄清楚憑借自己手中的兵力要在沙場上正麵擊敗秦軍很難,隻有兵出奇招,方有取勝的可能。
“裴、嚴兩族有多少船?”楊安玄問道。
嚴恪應道:“嚴家現有商船六艘,小船或漁船百餘條。”
“裴家有大七艘,小船也有百餘條。”裴強亦道。
楊安玄心中盤算,這些船加上劉衷帶來五艘艨艟艦,至少能運送三千多兵馬。偃師一帶水道繁多,有了船兵馬的機動性便大大的增強了。
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破敵之計,陰績道:“兩軍交戰,糧食最為重要,若是能燒了秦軍的軍糧,秦軍不戰自潰。”
“對,隻是不知秦軍將軍糧屯於何處?”孟龍符撓著頭道。
楊安玄在洛陽長大,喜歡到處遊山玩水,對洛陽一帶的地形十分了解,讓人取來地圖,指點著蒯鄉道:“蒯鄉離洛陽不過五裡,位於沈水之北,與洛水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愚認為,秦軍極可能將糧倉設於此處。”
趙田點頭,道:“不錯,仆也認為秦軍將糧倉設於蒯鄉的可能性極大。”
嚴恪、裴強等人到過蒯鄉,腦海中回想蒯鄉的地理位置,也覺得楊安玄的推測有理。
孟龍符振奮地笑道:“那咱們是不是可以重現當年烏巢故事了?”
楊安玄一拍地圖,道:“要破秦軍,先破蒯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