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乾阿利將劉勃勃送到後秦高平公沒奕於處,因為劉勃勃風儀華美,聰慧善辯,沒奕乾招其為婿。姚興見到他之後亦深為敬重,將其父部眾三萬餘人分給他,又將三交五部鮮卑以及雜族共二萬餘部落配給他,讓他鎮守朔方。
北方柔然國可汗鬱久閭社侖(三字姓鬱久閭)得知秦與魏國構和,忙派使者向秦進貢八千匹良馬,試圖勸說秦國與魏國斷絕關係,與柔然一起對抗魏國。
使者押送馬匹來到大城(今內蒙古杭錦旗東南)時,劉勃勃率軍將馬匹搶走,然後集結部眾,得三萬餘騎,假裝打獵向高平(今寧夏固原縣)移動。
秦高平公沒奕乾鎮守高平,得知女婿率人前來打獵,並無防備。劉勃勃趁其不備偷襲高平城,斬沒奕乾,吞並了沒奕乾的軍隊,麾下兵馬將近八萬。
自覺兵強馬壯的劉勃勃叛秦自立,以匈奴是夏啟之後,立國大夏,建元龍升,自號天王、大單於。因劉為母姓,改劉姓為赫連,取“威赫與天相連”之意。
設置文武百官:長兄赫連右地為丞相、代公;次兄赫連俟提為大將軍、魏公;當年救其性命的叱乾阿利為禦史大夫、梁公;其弟赫連阿利羅為征南將軍、司隸校尉;若門為尚書令;叱以韃為征西將軍、尚書左仆射;乙鬥為征北將軍、尚書右仆射等等。
赫連勃勃建國之後,派兵收服四周的部落,開始騷擾後秦。姚興數度派兵征剿,赫連勃勃並不駐於一地,利用騎軍倏來忽往,采用突襲戰術,讓秦軍疲於奔命,防不勝防。
姚興無奈,隻得將駐守在漢中北的大將齊難調往秦嶺北防守,防止大夏鐵弗軍的襲擾,漢中緊張的局勢得到緩和。
襄陽。
王鎮惡看過諜報,笑道:“秦國北有大夏,如芒在背,寢食難安啊。”
楊安玄前世曾到過統萬城考古,對這位生性殘暴、忘恩負義的胡夏國主印象深刻,若按史實此人會攻破長安,甚至蒯恩、傅弘之、朱齡石兄弟等人會命喪在其手中,絕不容小覤。
“赫連勃勃是條惡狼,狼性凶殘、堅忍,其人必成北地之患。”楊安玄沉聲道:“若遇此人需全力以赴,萬不可大意。”
王鎮惡跟隨楊安玄有年,從未見過楊安玄如此鄭重地看待一人,心中暗凜,沉聲道:“愚記下了,會轉告龍符等人。”
楊安玄笑著揮揮手,道:“此時對付赫連勃勃為時尚早,且讓姚興頭痛去吧。”
下一張諜報說是北魏之事。被秦國放回的賀狄乾被軟禁在長安五年之久,閒暇之時習讀儒家經典及史書,學有所成。
等賀狄乾回到平城,衣著言行與秦(羌)人無異,拓跋珪大怒,認為賀狄乾諂媚秦國,將其連同其弟賀狄歸一起處死。
“亂相已生。”楊安玄搖頭道,結合這一段來自北魏的諜報,可以發現拓跋珪沉迷酒色,剛愎自用,經常誅殺大臣。
王鎮惡歎道:“賀狄乾是其複國元勳之一,任北部大人。仆聽聞其被扣押在秦國時魏主還時常念及他的功勞。這次卻因衣行‘有類羌俗’,被魏主忿則殺之,並株連其弟,可見魏主心性大變。”
“拓跋珪心性大變是其一”,楊安玄道:“賀狄乾之死,恐怕還是臣不密則失其身之故。”
王鎮惡訝聲問道:“此話怎講?”
楊安玄道:“當年前秦統一北方,姚秦與代國皆事苻堅,秦國知道不少前秦滅代的真相,賀狄乾困在長安多年,恐怕得知其中秘辛,回歸平城後向其弟言及,這才讓拓跋珪殺其兄弟滅口。”
王鎮惡唉歎不已,道:“或許正如主公所說。”
楊安玄拿起關於後燕的諜報,諜報稱後燕皇後苻訓英身逝,燕皇慕容熙傷心過度,命文武百官痛哭,令高陽王慕容隆王妃殉葬,王公大臣無不擔心自己會被殉葬,每日沐浴等死;自三公以下官員至兵丁百姓,全都征發前往修建苻訓英之墓,國庫消耗殞儘。
彈了彈手中諜報,楊安玄道:“慕容熙荒淫無度、濫殺無辜,亡國就在眼前。”
王鎮惡對這位後燕國主亦是無語,搖頭道:“這位慕容天子倒行逆施,百姓深受其害,天欲亡之。”
楊安玄起身昂然道:“風雨欲來,當積蓄力量以待雷霆。”
「注(1):勃勃亦有寫做佛佛,劉勃勃在建立大夏政權,自稱天王、大單於,改劉姓為赫連,史稱匈夏或胡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