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龍跟著習辟疆入兗州,並沒有入府衙任事,而是要求到兗州司馬府練兵。兗州司馬最初授予俞飛,可是俞飛性情疏狂,不喜案牘勞神,不久後便向楊安玄辭職。楊安玄無奈,隻得召其回襄陽任親衛首領,而州司馬之職讓胡藩兼任。
胡藩是滎陽太守,王慧龍便辭彆習辟疆前往滎陽聽用。胡藩見王慧龍毫無世家子弟的傲氣,虛心學習軍務,每日隨軍士操練,對他十分喜歡,有心教導。
王強跟在王慧龍身邊照看,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王強感覺比起王緒、甚至王國寶兄弟來,王慧龍聰慧好學,勤苦上進,經曆家變禍事,重興太原王家要靠王慧龍。
楊安玄瞥見王強的小動作,笑問道:“慧龍,愚未讓你隨軍出征,可有怨言?”
王慧龍恭聲道:“主公自有安排,慧龍遵命行事便是。”
楊安玄點點頭,道:“燕人將重兵屯於廣固四周,劉豫章率軍從大峴山突進,可能會長驅直入。”
王強詫異地道:“燕軍為何不封鎖大峴山,這樣北伐將無功而返。”
楊安玄笑道:“愚猜燕皇有意縱敵深入,好一舉消滅北伐的王師。”
王慧龍冷聲道:“慕容超在做夢,劉裕肯是他所能敵。燕軍或放劉裕入大峴山,其國必亡。”
王強急問道:“既如此,主公為何不搶先攻取臨朐,奪取廣固城,立下滅國之功。”
王慧龍搖搖頭,道:“強叔,燕人廣固城四周有輕騎四五萬,步卒近十萬,若是先行攻打臨朐,以寡敵眾焉是對手,主公命楊太守取泰山郡後按兵不動,恐怕另有打算。”
楊安玄縱聲笑道:“慧龍之智,可與鎮惡一較高下。”
王慧龍謙聲道:“仆駑鈍之資,安敢與王彆駕相提並論。”
楊安玄考校道:“慧龍以為,愚當如何行事?”
王慧龍起身來到輿圖前思索,楊安玄也不催促,靜靜地飲茶等候。
目光在南燕的輿圖上逘巡,王慧龍思考著可能進攻的路線,突然腦中靈光一現,想起臨行前胡藩的話,點著滎陽虎牢關笑道:“仆知之矣。”
楊安玄見王慧龍的手在黃河上一掃而過,亦放聲大笑道:“好,好,好。時機未至,先莫對人言。”
…………
南燕廣固城,東陽殿。
公孫五樓稟報,“五月十三日,晉國錄尚書事劉裕率大軍至下邳;五月十八日,劉道憐與孟懷玉率兩萬兵馬攻克東海郡郯縣;五月二十三日,三萬晉軍圍攻琅琊郡開陽城;另外五月十九日,晉將楊思平自武陽城率一萬四千兵馬北上攻打新泰城……”
慕容超有些迷惑地問道:“朕不過破了晉國的宿預城,晉國便真要與我大燕決一生死嗎?區區八萬兵馬想與我大燕數十萬大軍爭雄嗎?”
慕容鎮道:“晉國滅燕之心昭然,陛下應儘快出兵,救援琅琊、泰山兩郡。”
慕容超茫然地看向公孫五樓,道:“卿等有何良策?”
公孫五樓胸有成竹地拱手道:“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可退晉軍。”
慕容超回過神來,端坐道:“卿且道來。”
公孫五樓命人懸起輿圖,侃侃言道:“晉軍分兩路伐燕,一路自琅琊往東莞過大峴山,此路兵馬多達七萬,統軍的是晉國錄尚書事劉裕;另一路是晉國魯郡、濟北太守楊思平,攻打泰山郡,所率兵馬不過萬餘。”
慕容超站起身來到輿圖前,道:“這麼說劉裕所率是主力,楊思平不過是佯攻牽製。”
“陛下英明”,公孫五樓道:“晉軍勞師遠征,補給不足,意在速戰。臣以為派兵阻住大峴山,待晉軍銳氣挫失,隻需派數千精騎絕其糧道,晉軍立敵;再讓兗州刺史(燕)段暉率軍出梁父追擊,晉軍腹背受敵,必敗。此為上策。”
慕容超背著手看著輿圖,道:“卿繼續說中、下二策。”
“中策則命各地據險而守,堅壁清野,焚毀莊稼,晉軍得不到補給,必然退卻。屆時再派兵追擊,可滅之。”
公孫五樓見慕容超麵無表情,知道上中二策都沒有打動他的心思,道:“下策則讓晉軍過大峴山,大峴山北麵是開闊平原,適合輕騎馳聘,晉軍多為步卒,可以輕騎克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