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日,秦國使者孫玄來到廣固外城,求見晉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劉裕,呈上姚興寫給劉裕的國書。
國書中姚興警告劉裕,燕國是秦國的藩國,晉國派兵攻打燕國便是冒犯秦國,秦國已經派出十萬鐵騎進駐潼關,若是晉國不退兵息戰,十萬鐵騎將占領洛陽,一路長驅直入,攻打晉國。
劉裕掃看了一眼,便將秦國的國書擲在案上,冷聲對孫玄道:“你回去告訴你們的國君,等愚平定燕國之後就率軍攻打長安,秦國縱有百萬鐵騎在愚眼中也不過是土雞瓦狗。”
孫玄氣得漲紅了臉,憤然道:“劉錄尚書事如此答複,那就等著兩國兵戎相見吧。”
等孫玄氣呼呼地離開,一旁的劉穆之道:“主公有意激怒秦使,是想借秦國之力來牽製楊安玄嗎?”
劉裕笑道:“不錯,楊安玄趁亂打劫,愚早想報複一下。秦國送上門來,愚若能挑得秦國出兵,也好出口胸中悶氣。”
劉穆之搖搖頭,問道:“主公認為秦國會出兵救燕嗎?”
劉裕捋須思索片刻,道:”秦國若真心救燕,早就派兵前來,哪會先遣使者威嚇。秦國現在內憂不止,根本無力出兵,愚估計是燕國向秦國求救,姚興不得不做點姿態給燕人看。”
…………
琅琊王得知司馬國璠兄弟重歸晉國,讓楊安玄儘快把兩位族叔送進京來。宗室力量薄弱,司馬德文想任用司馬國璠兄弟扶助皇室。
武原城,楊安玄派校尉王全義護送司馬國璠、司馬叔璠兄弟前往京城,燕軍降將慕容昱則派往司州魯宗之麾下聽用。
秦國遣使者勸劉裕罷兵的消息報至,楊安玄嗤之以鼻,道:“姚興色厲內荏,連這樣的表麵文章也做出來了。”
參軍事許靖提醒道:“劉豫章有意折辱秦使,是有意激怒秦國出兵,主公不可不防。”
楊安玄笑笑,他與劉裕猜測相同,認為秦國在隱患不斷的情況還來招惹晉國。
張鋒建言道:“主公,你常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管秦軍是否來襲,都要做好準備。”
楊安玄看了張鋒一眼,點頭道:“你說得不錯,愚是有些大意了。安遠從洛陽帶走三千兵馬,水師又遠航東萊郡,洛陽確實空虛,要回師防禦。”
思索了片刻後,楊安玄道:“朝廷旨意已下,授楊孜敬北青州刺史,可讓九叔儘快前去赴任,坐鎮北青州,臨朐城中讓慶之守禦便是。”
“待九叔到任之後,命楊安遠與司州水師返回洛陽,胡藩留任北青州司馬,劉衷率襄陽水師前往滎陽,任兗州司馬兼滎陽太守。”
張鋒道:“這樣北青州兵馬大半被調走,恐怕難以控製局勢。”
楊安玄苦笑了一下,地盤擴張太快,手下兵馬不足的問題顯現出來了,自己崛起的時間過短,將來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
楊安玄密切關注著廣固戰況,自然知道劉裕以朝廷的名義安撫百姓,選用賢能,得到燕國的世家、官吏擁護,即使是東萊、廣成等郡的官吏、百姓恐怕也視其所率的兵馬為王師。若是劉裕率軍前往,說不定當地百姓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正如張鋒所擔心的,自己調走楊安遠以及水師,北青州兵力嚴重不足,萬一有變悔之晚矣。
北青州之地被後趙、前燕、前秦長期占領,淝水之戰後被晉朝收複,不久之後又歸南燕慕容德所有,鮮卑、羌、氐、匈奴、羯以及漢族混居,漢人並不占多數。
要想讓各族歸心,至少要五六年的時間深耕細耨、實施仁政。楊安玄細思後有意讓孔懿前去施政,不過現在還言之過早。
“張鋒,你從武原領三萬兵馬北上,過道東海郡前往城陽郡,到達城陽後再讓楊安遠他們回師洛陽。”楊安玄吩咐道。
武原城有四萬多兵馬,不過多是屯軍,張鋒有些擔心地道:“仆帶了三萬兵馬,武原、蘭陵、承縣怎麼辦?”
“朝廷有旨把這些城池交予東海郡,愚當然要遵旨行事。”楊安玄道:“剩下的兵馬愚會帶回新泰城。”
楊安玄看了一眼許靖,道:“許仲安,便由你任泰山太守,調徐孝重前來任郡司馬。”
許靖狂喜,深躬至地,感激地道:“仆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