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衝的悍勇激起宋軍血性,一個個瘋狂地朝雍軍射箭捅槍揮刀,在“隆隆”鼓聲中不退反進。
司馬楚之注意到迎敵的宋船約在三百餘艘,這與吳謨所說江陵有六百宋艦的數目不對,心中立時生起不祥之感,莫非宋軍留有伏兵。
“退”,司馬楚之高聲傳令道:“靠南岸退走。”
號角聲響起,傳達軍令。隻是雍軍船隻與宋艦纏戰在一起,又是逆流退走,一時間收勢不住,亂成一團。
沮漳水口,孟穆率一百艘戰艦滑入江中,喊殺聲隱隱傳來,戰事正緊。
事先準備好的二十艘小船一字排開,上麵滿載葦草,丹火撒在其上。小船輕快,順流有如急箭,數十個呼吸便看到了前麵的戰艦。
小船上的兵丁將火點燃,縱身躍入水中,二十艘火船帶著一往無前之勢朝船艦馳去。
江麵之上,雍船、宋艦糾纏在一
起,火船不管三七二十一,隻要挨近就把烈火燎上。雙方船隻都驚惶躲避,還是有十餘艘戰艦被火點燃,在江麵上化成熊熊火炬。
司馬楚之看到縱火船,便知宋軍在後方設伏,一邊躲避火船一邊朝南岸靠去,想趁著宋船也在躲避火船的間歇從南側逃走。
孟楚所率的船隻已經殺至,在江麵上布成弧勢,擋住雍船退走的路線。
司馬楚之率船艦在南岸列成長條,竭力想衝出宋軍的包圍。孟楚船隻借著水勢,飛快地將退路攔住,與雍船纏鬥在一起。
身後,蕭穆之已經重整船隊,從後麵朝雍軍包抄而來,雍船已然陷入重圍之中。
司馬楚之見阻敵的宋艦數量不多,當機立斷下令各自突圍,若無法從江上退走可以棄船登岸,從陸地回返夷道城。
雍軍船艦突然星散開來,讓宋師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顧此失彼,司馬楚之帶著五十餘條戰艦衝出了孟楚的包圍圈。
身後,鼓聲隆隆,孟楚沒有追擊逃走的雍艦,而是指揮船隻逐漸縮小包圍圈,將剩餘的一百餘艘雍艦困在當中。
司馬楚之見大半船艦被困,揮舞著手中長槊道:“袍澤被困,我等焉能自顧逃命。眾兄弟,隨愚殺回去。”
“殺回去,救袍澤。”雍軍吹響號角,在急流中搖動船漿,朝著結陣的宋船猛撞過去。
“嘎吱”的碎裂聲此起彼伏,木板掉落、木屑飛濺,船體在激流中左右搖晃,不少
宋軍被劇烈的衝撞顛簸晃下船來,掉落江水之中。
眼見得合圍的網被雍軍再度撕裂開口子,落網的魚兒要從裂口逃生,孟楚厲聲吼道:“隨愚殺敵。”
船艦朝雍船迎去,孟楚身先士卒,躍上雍軍船隻,開始搶奪船隻控製權。
鼓聲依舊“隆隆”作響,敲鼓之人早換成了力士,蕭源之負手站在最高處俯視著江上大戰,身旁親衛持盾保護。
江風將蕭源之的胡須吹亂,蕭源之表麵平靜,心中亦如亂草滋生。這是他第一次指揮戰鬥,說不緊張怎麼可能,而且他新任荊州刺史,此戰關係到在宋公心中位置,雖然他是劉裕的舅舅,但他這個舅舅可比不上趙倫之。
若讓雍軍船隻逃走,江陵西路將無寧日,蕭源之要穩住局勢,支撐到援軍到來,雍軍在當陽城聚集,不久就會攻打江陵。夷道已失,若水戰再失利,軍心沮喪,不知能否撐到援軍到來。
雙方將士拚命搏殺,喊殺聲驚天動地,血色被江水迅速衝淡,江上漂浮著屍體和撞裂的船板,眼見雍軍將缺口撐開,被困的雍船開始從缺口中駛出。
蕭源之眼中厲芒閃過,冷聲下令道:“命孟楚點燃己船,堵住缺口。”
身旁的信號兵揮舞旗幟,號角聲同時傳達軍令,孟楚確認無疑後,下令燒船。
燒船本是蕭源之和孟楚商議的應變之策,孟楚早有準備。船隻內有不少火把,宋軍將火把點燃,朝著雍軍
船隻擲去,風揚起火勢,不分彼此將船隻點燃。
起火的船帆在風中火屑飄散,擠在一處的船隻紛紛起火。司馬楚之見勢不妙,帶著尚未燃著的船隻朝遠處避去,不少雍軍船隻向南岸靠去,著火船隻上的兵丁跳入水中,朝著岸邊遊去。
吳謨所乘的船隻亦燃著火焰,轉瞬之間船帆在大火中化為灰燼,火星掉落在船體上,將船隻引燃,火勢漸不可控。
親衛催促吳謨棄船跳水,吳謨長歎道:“愚征戰半生,數易其主,已無心再逃,爾等自去逃命,愚便在船上聽天由命。”
火勢越來越大,親衛見吳謨轉身入艙,隻得各自逃命。大火很快將船隻籠罩,吳謨在艙中盤坐而死。
司馬楚之率殘兵回返夷道城,清點船隻數目僅有八十七條,大半船隻未逃出。等到晚間,陸續有登岸逃走的兵丁回返,出戰二千八百人,近千人沒有回返。
江陵城府衙,蕭源之聽孟楚彙報戰況,俘獲雍軍船艦二十二條,自損船隻一百九十三條,擄獲雍軍二百四十五人,傷亡將士一千三百六十六人。
此戰,兩敗俱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