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從道到教的演化_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 第151章 從道到教的演化

第151章 從道到教的演化(2 / 2)

比如黃巾軍。

袁熙想到了那句話,不占領陣地,敵人便會占領。

他叫來吳昭和曹憲,說道:“伱們對道教如何看?”

曹憲見吳昭示意自己先說,想了想,開口道:“兗州士族,多有篤信黃老之道者,甚至同情黃巾的。”

“他們在談論的時候,常常將道教和儒家作對比,衡量優劣,有些言語,其實是頗為不敬的。”

袁熙頗為意外:“不信儒家信道家,這樣的士族多嗎?”

曹憲想了想,“依妾印象,為數不少,至少十有三四。”

袁熙說道:“你覺得這是天下大亂,漢庭衰微造成的,還是早已有之?”

曹憲聽了,為難道:“公子這個問題太難了,我隻是個孩子啊。”

這話說得袁熙和吳昭都笑了起來,吳昭轉頭對袁熙笑道:“還是我來說吧。”

袁熙卻見曹憲趁吳昭扭頭的時候,壞笑著對著自己吐了吐舌頭,舔了舔嘴角,差點當場失態。

吳昭卻是沒有發現,卻道:“這件事情,說起來非常複雜。”

“家父研究儒家經學,卻在其中發現了一些不好對外人說的道理。”

“要說道教從上古諸子百家的道家,演變成了教派,其實儒家也有相似的變化。”

袁熙卻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當下說道:“願聞其詳。”

吳昭說道:“自漢武起,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乃是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與孔子的先秦儒學,並不相同,甚至是背道而馳。”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天人感應,卻是以人神鬼為道的。”

這話如同一道霹靂,將袁熙的視野陡然間擴寬開來,明白了之前很多模模糊糊不能開悟的道理。

皇權的神聖性。

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天下,卻沒有坐穩天下,雖然其中原因很多,但對於天命這種名義上的東西,其實並沒有掌控好。

先秦的儒家,提倡的是以德以道治國,卻對皇帝受命於天並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釋。

於是漢朝建立後,從漢武帝開始,大肆流行讖緯學說,在劉秀時達到頂峰。

讖緯學說借助於將孔子言行歸於上天預言,能預知未來之事,從而加入了宗教的神聖性。

董仲舒從中受到啟發,提出天人感應學說。

平心而論,這算是一種妥協的無奈之舉,因為皇帝上麵有天,無疑多了一道枷鎖。

所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也是在製約皇權,因為按照這個說法,地震、旱澇、蟲災等一切人間的異象,是上天給帝王的示警,如果帝王治下平穩,那也會出現所謂的祥瑞。

這上天對皇權,和父親對孩子一樣,而且董仲舒本人也做祈雨的工作,活脫脫像上古的祭天巫師一樣,讓人恍如回到了商周之感。

很難說董仲舒糅合了多少東西在裡麵,但可以確定的是,結合漢武帝後來的所作所為,董仲舒這個儒術,和先秦儒家的內核已經完全不同了,加入了許多宗教因素。

道教的正式形成的標誌,便是東漢末年天師張道陵創建的五鬥米道。

這其中距離董仲舒儒術相隔了幾百年,誕生過程和其中的道理極為相似,借鑒了儒家到儒術的演化,將天意鬼神融合到自身,並結合佛教的傳教模式,於是道教便誕生了。

吳昭一句一句說著儒家,儒術,道教,佛教的因果關係,條理清晰,娓娓道來,連曹憲都聽得驚歎不已,連連點頭。

吳昭最後說道:“正是因為董仲舒天人感應的提出,以及神化孔子,讓儒家變成了儒教,給皇權加上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但也帶上了一條無法掙脫的鎖鏈。”

“天永遠在人之上,皇帝永遠受命於天,受製與鬼神這上天的化身,所以皇權要祭拜鬼神。”

“道教趁虛而入,占據了鬼神的位置,動搖了皇權,這便是黃巾之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袁熙聽了,出聲道:“這都是蔡中郎所思?當真是了不得。”

吳昭臉色微紅:“不,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阿父豈會說的這麼直白,其中許多部分,是妾跟隨公子後,自己想出來的。”

“還記得妾和公子初遇時,說過漢製不一定是全對的嗎?”

“正是這句話警醒了妾,才讓妾開始思考其中不合理之處,提出了和家父不一樣的想法。”

袁熙心道世事真是奇妙,儒術催生了道教,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卻催生了吳昭新的想法。

他開口道:“士族崇儒家,百姓信道家,我要是想要取得民心,須通過道教造勢。”

“北新城民眾的口碑,傳到涿郡,乃至幽州,還是太慢了,而且很容易被謠言歪曲。”

吳昭點頭道:“我知道公子想做什麼,挖儒家的根基很犯忌諱,但挖道教的牆角,反讓其所用,還是有可能的。”

“從現在開始,散步公子在道教的身份,以訛傳訛,隻要持續下去,配合公子的成就,公子便能在道教中占據一席之地。”

“公子好想法,曹孟德也是這麼做的,想要和其對抗,隻能以毒攻毒。”

袁熙點了點頭,雖然造謠有些不光明,但最開始時,誰不是靠造謠起家的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女修她隻有億點點底牌 穿成惡毒女配後她渣了男主 九號半 金濤傳奇 在詭異整容app裡封神 玄女蘇瞳彩 渣爹彆哭了,媽咪去吃國宴了 終焉神戰 我的轉生不對勁 長公主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