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不期而遇
說到製備火藥,便不得不提所占百分比極大的硝石。
硝石之中,往往同時含有硝酸鈉和硝酸鉀,兩者都有入水溶解吸熱的特性,甚至會讓水結冰,所以古代硝石還會被用作製冷劑。
當然相對於製冷,在袁熙看來,能讓硝石發揮更大做用的,顯然是製熱更勝,便是爆炸的藝術。
但製作火藥,需要的是硝酸鉀,而不是硝酸鈉,因為後者容易吸水,讓火藥受潮,嚴重影響爆炸效果,甚至啞火,所以多種硝酸鹽混合的產品,大部分時候隻能當煙花用。
但要將其進行提純,便涉及到製作火藥硝石的兩種方法,一是通過化學反應讓硝酸鈉變成硝酸鉀,二是在硝酸納和硝酸鉀的混合物中濾除硝酸鉀,從而提純硝酸鉀。
硝的來源,最簡單直接的是硝土。
硝酸鹽普遍溶於水,所以在降雨豐富的夏秋季節地區,很難尋找到,但春秋兩季秋後寒冷乾燥的北方地區,因為氣溫驟然變化,硝酸鹽便會結晶析出,俗稱起堿子。
而出現這些東西的地方,往往是茅廁,這是因為人畜排泄的尿液富含尿素,其和水緩慢反應分解成氨氣和二氧化碳,在氨氧菌群和硝酸菌群作用下,經過一係列化學反應,先後生成亞硝酸,硝酸,最後周圍環境中鈉鉀等離子生成硝酸鹽,這個過程,民間俗語稱之為泛尿繭子。
在中世紀的歐洲,因為缺少硝石礦來源,茅廁硝土幾乎成了製備火藥的唯一渠道,所以當時的尿液被各國皇室列入了戰備資源。
又因為人群聚集地最容易收集,所以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就曾出台規定,讓修士在民眾來做教堂禮拜時,號召鼓勵民眾在教堂長椅上撒尿。
他當機立斷,叫道:“轉向,散!”
而如今對方人數占壓倒性的優勢,袁熙如果沒有破局的應對,很可能會被對方包圍耗死。
但混入了新兵,可能最壞的情況下,戰力不增反減,到時候就要看臨戰發揮了!
袁熙深吸了一口氣,把手高高舉起,“拔營!”
獲得硝土後還要提純,雜質太多的話,即使最佳的火藥配比,也不能達到效果,袁熙最頭疼的就是這個。
袁熙無奈,“這東西可不好搞,是用來破甲兵和騎兵軍陣的。”
前麵的數十騎避開,後麵的百十騎卻是收勢不住,想著對方撞了過去。
但雙方幾輪對射下來,曹純敏銳地發現,對方射箭時身體極穩,射箭的速度更快,從而也更有準頭!
這是環首刀馬上殺敵最有效的方式,利用手臂甩鞭一樣的姿勢,可以最大幅度增加揮砍的力道,再加上馬匹的衝刺速度,如果打到對麵身體,即使破不開甲,也能讓對方產生嚴重的內傷!
陸遜聽了,連忙出去安排,不多時,兵士們就開始就地伐木挖掘,並設置拒馬等物。
領頭的曹純本能覺得不太對,雖然他這是首次和幽州兵交手,但之前他帶著騎兵也和呂布在兗州打過很多次仗,可以說應對騎兵方麵,也是屬於輕車熟路。
他們也是悍勇,紛紛大吼出聲,手臂一抖,環首刀平斫而出!
袁熙看她滿不在乎的樣子,心道這下自己更不放心了啊。
他身體一震,雙方接戰,都是一手拿武器,一手格住身下馬鞍,但對方卻是雙手持刀??
他大吼道:“換向!”
草木灰。
所以拿下黑山,對於袁熙的意義遠遠大於這個時代的人所認為的,隻不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人們可能都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袁熙得到雙方衝突的消息後,得知這第一次交手,雙方百十騎兵,己方傷亡了十幾人,曹軍有過半死傷,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鉀,用來提供鉀離子,通過不斷加入草木灰,然後溶水加熱,最後過濾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鈣鎂離子和碳酸根,然後隻剩下碳酸鉀和碳酸鈉。
華夏曆史上,火藥配比在不斷變化,中間固然有在使用中完善的原因,但硝石中的雜質因素,也是製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時呂布麾下有張遼高順等八健將,尚且在和曹操交戰中幾次被打敗,這一方麵說明曹操戰術得當,另一方麵,也說明青州兵的戰力不容小視。
而袁熙已經得知,曹操幾乎將麾下勢力最強的青州軍,全都調到了徐州!
青州兵雖然裝備一般,但前身是黃巾盜匪,作戰經驗很是豐富,所以戰場上極為難纏,光看呂布數次吃癟就知道了。
本來依照袁熙的情況,采取前者會更加靈活,那奈何他要為逃難的徐州百姓爭取時間,所以他隻能匆忙構築防禦攻勢,防備最多一兩個時辰後曹操主力的來襲。
他看了看桌上最後剩下的幾個竹筒,伸手拿過來放在腰間,見呂玲綺也想拿,說道:“這東西很危險,你確定?”
兩人並肩走出營帳,發現眾人已經列陣待發。
再經過一係列步驟,便能提高硝酸鉀的純度,從而輔助火藥達到最終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