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築基隻是小有成就。
那麼,金丹就是有一定的地位了。
這也是練氣修士被稱作修士,到了築基還是被稱作修士,可到了金丹,卻被稱為真人的原因。
至於金丹之上的元嬰。
有那種比較謙虛的。
則依然沿用真人的頭銜。
但在誇彆人時,最好不要用這種聽上去就很謙虛的頭銜,而要用大能這個統稱,稱呼從元嬰開始,包括但不限於化神和反虛這兩個境界。
也就是說,從下往上,依次被稱為練氣修士、築基修士、金丹真人、元嬰大能、化神大能、反虛大能,然後,才是被尊稱為真仙的合道與渡劫兩境,根據修仙者本人的類型而定義。
如散修出身的合道修士。
就會被稱之為合道散仙。
如同樣的合道修士,但出身大派。
就會被稱之為合道金仙。
總之,如果你清楚這位合道修士的出身及擅長法術,那就自行稱呼好了,但如果你不清楚這位合道修士的背景,叫一聲真仙前輩,人家堂堂一位合道修士也不會真跟你計較就是了。
態度比稱呼更重要。
在修仙界,一向如此。
不過,修仙界之所以亂,主要是因為信仰不統一。
如佛教那邊對境界的劃分。
對標大能的羅漢。
對標真仙的尊者。
反正各有各的稱呼。
似乎與眾不同就能高人一等一樣。
然,說到底,這也是個人喜好,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愛怎麼叫就怎麼叫,哪怕是把練氣境叫做鐵柱境,把築基境叫做二狗境,把金丹境叫成翠花境,隻要你樂意,就隨你好了。
彆忘了主流是什麼就行。
因為他可以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
而你不行。
除非說,你有這個決心。
也想活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
林朝辭斬獸神,沒什麼可說的。
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隻不過,對其他人而言,這是無奈下的權衡之策。
一劍斬了。
然後沒了。
他們的境界太低,連參悟都做不到。
怎麼形容?
拿什麼形容?
故此,林朝辭回來後,對碧瑤等人的說辭非常簡單,就是拎著劍下山,去了一趟西邊,把獸神砍了,非要添點色彩,那就是在他回來的路上,從西邊和中原分界線上的幾座小城中,買了一根糖葫蘆,然後一路吃到青雲門,剩下了半串,不知道你們願不願意吃之類的。
主打一個接地氣。
缺點就是太接地氣了。
“先不說你這個形容有什麼問題。”
“就說你這個速度。”
“加上一個風馳電掣能死啊?”
“早上下山,晚上回來,一來一回跑了上百萬裡。”
“真就朝遊北海暮蒼梧唄?”
碧瑤看著林朝辭摳門般的分給自己的這顆糖葫蘆。
想吐槽,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說林朝辭這人挺懂浪漫吧。
他的浪漫並不唯一。
翠玉小曇一顆,月啼暇一顆。
東方淮竹一顆,李慕塵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