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千世界的上限就是元嬰,這也就意味著小千世界的傳承上限是元嬰,最高不會超過元嬰九層,從元嬰一層開始,修仙者就可以飛升了,但要是留戀故土,待到元嬰九層再走也行,因為小千世界還承載不了化神大能,故此,是元嬰一層留下的傳承也好,是元嬰九層留下的傳承也罷,其上限,幾乎是明擺著的。
可大千世界呢?
大千世界,強者眾多。
元嬰不過是下四境。
其上還有化神。
化神之上,還有反虛。
反虛之上,還有合道。
合道之上,還有渡劫。
雖說合道跟渡劫的功法差距已經不大。
到了這一步,主要還是看悟性。
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合道這個稱謂了。
合道合道,合的本身就是道,要是對道沒什麼感悟,還合什麼,故此,合道跟渡劫的功法真的沒什麼差彆,基本上,隻要是能修煉到合道的功法,隻要悟性足夠,就可以順勢突破到渡劫,渡劫的次數將二次決定法力的質量。
也就是說,一位合道真仙剛剛突破瓶頸的時候,他的法力是不會像他當初從練氣突破築基、築基突破金丹、金丹突破元嬰等等一樣的被壓縮,之前的過程就像是把一塊普普通通的鋼鐵淬煉成百鍛鐵,然,合道突破渡劫則不同,合道突破渡劫,需要等到雷劫落下之後,挺過去,原本的鐵塊才能被鍛打成百鍛鐵。
另外,雷劫也有說法。
到了渡劫境。
雷劫共分九劫。
一劫的上限是九次,下限是一次。
故此,理論上說,一位渡劫修士吃滿增幅要經曆九九八十一次天雷淬煉,但一位渡劫修士如果每一次都吃的是保底,隻會被天雷劈九次。
故此,渡劫修士的強弱也可以靠他們被雷劈的次數判斷,一位在一劫中承受了九次天雷的渡劫修士,彆看隻是一劫,他的實力未必比那種每次吃保底的九劫渡劫修士弱多少,飛升歸飛升,以什麼根基飛升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總之,不考慮渡劫境。
把合道境的功法當成上限。
因為渡劫境都走出自己的路了。
沒有模板可以供後人套用。
要說合道境的功法修煉出來的法力是鋼鐵,那麼,反虛境與化神境的功法修煉出來的法力就是木棍,元嬰境乃至金丹境的功法修煉出來的法力就是白紙,對於他們這種境界雖然是元嬰,但修煉的卻是反虛境乃至合道境功法的聖地親傳弟子而言,如黃楓穀的太上長老令狐老祖那種元嬰,當真是隨手就可滅之的存在,金丹伐元嬰,讓他們上,他們也能行。
隻是說,這位聖地的親傳弟子,還有很多聖地的親傳弟子,對於事實中的一點忽略了就是了。
那就是說,金丹伐元嬰是戰績。
並不是林朝辭的上限。
這就跟試卷的分數上限一樣。
有些人能考一百分,是因為試卷的上限就是一百分,而有些人能考一百分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上限是一百分,隻是剛好跟分數上限重疊了。
其中道理,大抵如此。
故此,林朝辭所留下的戰績,隻是因為令狐老祖目前就是元嬰三層,並不說他隻能打贏元嬰三層,如果來了一個元嬰四層他就打不過了。
隻不過,這些眼高於頂的聖地親傳弟子都沒在意就是了,這些聖地親傳弟子的家中子弟也都沒在意就是了,他們隻把這當成一種曆練,一種對家中弟弟妹妹的曆練,也是一種來自於大哥,或家中最優秀的同齡人賦予的曆練。
正因如此。
這些聖地親傳弟子家中的弟弟妹妹。
包括族弟和族妹。
修為在金丹境的。
三三兩兩的就組團出了門。
往天南界這邊走來。
雖說人數不多,隻有那種在家裡閒著沒事乾的年輕人,又恰好是天賦不錯的,二十歲以下的金丹,才會往天南界這個對於大千世界而言比較偏僻的小地方飛來,但架不住這件事鬨的很大,整個天南界都傳的沸沸揚揚,知道的人比較多,傳播麵也很廣,好事者並不少。
於是,天南界也就隨之熱鬨了起來。
也讓天南界的很多人第一次體會到了過江龍是個什麼概念,另外,多條過江龍又是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