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謀反5
城西,京都衛府衙。
上萬京都衛齊聚校場,議論紛紛,校場上的京都衛大旗迎風獵獵飛揚,氣氛壓抑。謝璋和鳳姝大婚,謝珣把京都衛庶務都交給張伯熙。京都衛全天輪值,鳳府到侯府街道上一直都有京都衛在戒嚴,防止圍觀群眾衝撞親迎隊伍。
花轎進侯府後,京都衛仍在護衛京都安全,一萬京都衛輪崗製,每日都有六千人值守,謝璋成婚之日。京都衛傾巢而出,鳳府和侯府都有三天三夜流水席,張伯熙安排夜值時,禁軍封鎖街道,喝令京都衛各回各家。
幾千禁軍封鎖街道,且是城南街道,京都衛都是兵痞混混,常年混跡於京都,對京都官員的八卦,皇城守衛的變化和禁軍的行軍作風都非常了解。當時就覺得出了大事,所有人不約而同聚到府衙。
京都衛衙門離鎮北鐵騎軍營僅有三裡地,謝珣領著鐵騎衝向城南時途徑京都衛衙門右側街道。張伯熙也意識到京都即將有巨變,派人在前方探聽消息,知道小侯爺領著鎮北鐵騎衝向侯府就知道出事了。
鐵騎和禁軍狹路相逢時,京都衛在後方圍觀,張伯熙也派人到六大城門去探查,六大城門全是禁軍和錦衣衛。
京都巨變傳遞一個信息,侯府有難。
今夜過後,謝氏要麼滿門被滅,要麼……起兵造反!
幾十萬寧州鐵騎陳兵邊境,隻聽鎮北侯之令,謝家父子四人,隻要活著一人,就是鐵騎的新主人,寧州必反!
張伯熙心口狂跳,關閉衙門,全體京都衛齊聚校場,靜觀其變。
京都衛本就是京都最特殊的存在,雖是巡防營,卻一直不受重視,是一隊流氓民兵,謝珣逐離一群世家子弟後。在城西和城北挑選青壯年男子補全人數,這群後選的京都衛對謝珣忠心耿耿,且年富力強。
經曆京都雪災後,謝珣在京都衛積威深重,人人信服,連張伯熙也唯命是從,今夜侯府生變,京都衛該何去何從?
張伯興和周黎玉沒有去侯府參加婚宴,他們雖是世家,身份地位和侯府相差甚遠。張伯興和周黎玉,蔡文森都在鳳府參加婚宴,鳳長青和蘇月嬌等人帶兵離去後。他們也來了京都衛衙門。
這一支京都衛,有將近五百名世家子弟。近萬人全是京都的青壯年,城北的青壯年又占了近五成。許多軍戶子弟不願去寧州,會編到京都衛裡。謝珣於城北有救命之恩,這群青壯年們一心追隨謝珣。
如今,該怎麼辦?
“我想追隨小侯爺!”人群中,一名京都衛聲音很輕,似是試探,又似是迷茫,“侯爺忠君愛國,一生征戰,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閉嘴,你瘋了,瞎說什麼,此事和我們京都衛無關,彆找死!”一名世家子弟厲喝,“你家人的命,你還要不要?”
“我父母雙亡,祖母在雪災中病逝,是小侯爺派人幫忙打點後事。”另外一名京都衛出聲,“我讀書不多,也知道滴水之恩,該湧泉相報。更何況,侯爺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是燕陽的英雄,怎麼能被人辱沒,暗殺,死不瞑目!”
“我也想追隨小侯爺!”
“侯府不該落得如此下場!”
“你們都瘋了,禁軍和錦衣衛有四萬人駐守京都,城門已被封鎖,五千鐵騎如何突圍,如今一腔熱血,隻是送死!”張伯熙聲音提高,“這事和我們京都衛無關,我們關進府衙大門,坐等天亮!”
不管是誰贏了,京都衛明哲保身,屹立不倒!
世家子弟枝繁葉茂,願意追隨謝珣,是因為他是鎮北侯府的小侯爺,又是軍法嚴明,能帶給京都衛榮耀的指揮使。能帶他們建功立業,讓他們堂堂正正地行走於京都,受人敬仰。
若是小侯爺造反!
誰敢追尋?
他們家族的京中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造反被誅九族,誰敢追尋小侯爺,隻能等天亮。
太子贏了,他們仍是京都衛,謝珣謀反和他們無關。
謝珣贏了,他們也是京都衛,且會更榮耀。
張伯興倏然站起來,竭儘全力嘶吼,“侯爺征戰多年,守護燕陽臣民,我們在京都才能安居樂業。大公子不到十四就上寧州大戰,浴血奮戰多年,今天是他大喜的日子,卻迎來滅門慘案,天理不公!侯府五代忠臣良將,全都戰死沙場,僅剩侯爺父子四人,今晚侯府被圍。若說侯爺弑君,我不信!侯爺若想弑君造反,為何要等降服北蠻,早就可以打開城門,引北蠻入關。難道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侯府血脈斷儘嗎?我們京都衛有一萬人,若能支援小侯爺,他們還有一線生機,隔岸觀火和助紂為虐有什麼區彆?”
他和周黎玉一直沉默坐在人群中,林蕭今晚沒在,或是去侯府參加喜宴,他們三人已然有小侯爺左膀右臂的架勢。
張伯興抵不過心中熊熊怒火和對小侯爺的景仰,張伯興想要追隨小侯爺。他的話一向能渲染氣氛,鼓動人心,許多人都因張伯興的話而有所動搖,包括世家子弟!
群情激動,鎮壓不住,張伯熙暗中把幾名義憤填膺的世家子弟召集在一起說,“我們是家族棄子,本就明哲保身,不陷黨爭,平平安安度日。小侯爺待我們恩重如山,人品貴重,那又如何?值得你們拿命去拚嗎?值得你們賭上前程和家族嗎?若小侯爺死在今晚,你們也將會受牽連,即便小侯爺贏了,他名不正言不順的,難道他要登基為帝嗎?他姓謝,不姓宇文,世家能答應嗎?天下子民能答應嗎?那些紛爭和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就像京中最不起眼的石頭,鋪在京城的街道上,人人都能踩一腳。我們是小人物,隻能隨波逐流,明哲保身。兄弟們,我言儘於此,希望你們慎重考慮!”
張伯興被張伯闌拉到一旁,咬牙切齒地質問,“你要跟著小侯爺造反,你娘怎麼辦?造反誅九族,你不想活,彆連累家族!”
他也是張伯興的九族!
張伯興痛苦地捂住頭,親情,血緣像是一座大山壓在是非道義上,模糊了界限,困住了人心。
鎮北侯府,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