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大魚的嘴巴構造,卻明顯是刀齒怪魚的天敵。
“一旦將刀齒怪魚吞進嘴中,上下顎緊緊閉合,就能將刀齒怪魚死死夾在兩片厚實堅固的岩板之中,動彈不得。
“還有當時在龍吸水池塘看到的,那刀齒怪魚,全身被腐蝕半爛的模樣……
“肯定是這大魚口中,會分泌酸液消化液,直接消化怪魚!”
這兩隻大魚在周圍遊走一圈,緊緊咬閉著上下顎,而後歡快地轉了一圈,緩緩遊走。
過程中,也有一兩隻幸運的刀齒怪魚蘇醒過來,張口就朝那黑色大魚身上啃咬。
然而,那黑色大魚的皮肉,竟然具備豐富的彈性,那刀齒怪魚啃咬下去,其皮肉立刻下陷,等卸完其所有啃咬的力道,就像彈簧似的,繃到極致反彈回去,直接將刀齒怪魚彈飛出去!
“看來,這黑色大魚,就是刀齒怪魚的天敵了……”
等黑色怪魚遊走,林硯再次下水遊回去。
果然,見他離開這玉柱,殘存蘇醒過來的刀齒怪魚,卻是沒有再繼續追他,而是盤踞在玉柱邊沿,不斷守衛。
接下來,林硯便開始做起了幸福的重複勞動。
不斷往返於玉柱和湖邊,一根根玉柱進行采摘收割,等數量太多時,便扛起一獸皮袋,退出青藍巨木林,回到那處掩蔽的洞窟,將白玉火蓮儘數放下,留下兩隻泥漿果駐守。
幸好他上次新製造了幾隻泥漿果,所以數量充足。
然後再返回湖上,重複操作。
這很耗時間,尤其是越到後麵,那些玉柱距離湖岸就越遠,要想過去,花費的時間就越長。
但整個過程是幸福的,如此輕鬆,就能不斷收集價值連城的玄品奇物,這樣的時間,他願意更多耗一些!
不過這湖水太大了,且遍布屍佛蠊,尤其是那巨型屍佛蠊,盤踞在湖麵另一側。
林硯自問,五天時間,根本不可能收集完全部的白玉火蓮。
隻能挑選最方便、最捷徑、最安全的白玉火蓮,進行收集。
不知日夜,時間就過得特彆快。
大概四五天後,林硯那處洞窟之中,白玉火蓮,已然堆得好似一座小山一般。
僅憑奇物散發出的淡淡光暈,就將這地下洞窟,照得富麗堂皇猶如仙境。
而隨著在湖水中來回次數越多,林硯對這地下世界的生態,也有了更深入細致的了解。
先是那刀齒怪魚,它們的確是盤踞在玉柱周邊。
隻有林硯靠近玉柱之時,它們才會瘋狂似地衝向林硯,大批量朝他進攻。
多次觀察之後,林硯發現,這些刀齒怪魚,似乎是在以這玉柱為食!
有好幾次,他都看見,刀齒怪魚張開其彎弧狀的大口,將上下顎的牙齒張成一個弧度,正好能緊緊貼合在那玉柱圓形的表層之上,進行啃食。
它們的牙齒無法完全閉合,但啃食玉柱,卻正好能夠緊密貼合。
後來林硯好奇心驅使下,在凍結了怪魚之後,下到玉柱邊上,用手摸了摸。
才發現,這玉柱表層,附著了一層薄薄的、濕潤、綿密的肉質有機物!
或者說,不是附著,而是這玉柱,分泌出來的!
刀齒怪魚,就是以這層肉質有機物為食。
所以,這玉柱,就是這片地下大湖生態係統的生產者!
再聯係到周圍濃鬱的硫磺味,和地下悶熱燥熱的氣溫,林硯忽然想起,前世曾看到過的一些報道。
說是有些奇異的細菌,生活在海底火山口,以地熱能和硫化物,進行一種類似光合作用的生理活動,製造有機物。
他不禁猜測,這玉柱,就是通過一種類似的生理活動,生成有機物的。
再後來,林硯更細致觀察了一些,發現更多東西。
比如,那屍佛蠊,也會下水!
它們會將身體,縮成梭形,利用後方的肉觸進行遊泳,類似章魚似的,而它們下水的目標,則是那種黑色大魚和玉柱!
黑色大魚表層的彈性皮肉,對刀齒怪魚的咬合幾乎免疫。
可屍佛蠊體型比它們還更巨大,刀臂鋒利無比,能夠直接將這黑色大魚刺穿!
它們大多數時候,都會以這黑色大魚作為目標捕獵,大概是作為食物。
但有時候,它們又會朝那玉柱進行攻擊!!
可這時候,攻守形式就反過來了,刀齒怪魚,成了屍佛蠊的天敵!
其表層細密的鱗片甲胄,和細小的體型,令屍佛蠊的刀臂根本毫無用處。
而它恐怖的咬合力,卻能輕而易舉就能洞穿屍佛蠊的甲殼。
所以每次屍佛蠊攻向那玉柱,往往都是死傷慘重,成為刀齒怪魚的盛宴。
而它們攻擊玉柱,也不是為了食物,總是切割下一塊玉柱碎片,叼上就跑,就跟它們收集未成熟泥漿果一樣。
所以,整個地下世界,其實是以嚴密的食物鏈連接而成的。
玉柱、刀齒怪魚、黑色大魚、屍佛蠊是一條;
玉柱、屍佛蠊、刀齒怪魚、黑色大魚又是一條;
彼此相互製約,嚴絲合縫,互有天敵。
尋常自然的生態係統,穩定則穩定,但往往都會有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而這地下大湖,算上玉柱,也僅有四種生物,卻能維持嚴密的生態平衡。
這感覺……就好像,並非是自然形成,而是人造出的一樣!
更令林硯細思極恐的是,要以這四種生物,自然而然地維持長期生態平衡,完全是不可能的……
必須有外在力量的持續介入,不斷維護,才有可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